《悬崖边的树》

作品数:32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孙小羽王永磊江胜清董倩任梦梦更多>>
相关机构: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苏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山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满分作文(初中版)》《扬子江(诗刊)》《科学咨询》《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议新诗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学习活动的生成——以《悬崖边的树》为例
《中学语文》2019年第15期6-7,共2页孙小羽 
新诗作为高中文学作品的重要体裁之一,在实际教学中长期被边缘化。当下,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使我们重新正视新诗自身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但如何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新诗的这些价值,使学生能突破浅层次阅读的屏障,真正提升鉴赏能力...
关键词:新诗教学 教学内容 《悬崖边的树》 学习活动 审美价值 文学作品 实际教学 文学价值 
书香诗意,崖边守护——读林清玄散文《悬崖边的树》有感
《科学咨询》2018年第26期80-80,共1页覃琼玲 
一、读林清玄,发现最美的心境林清玄的文章,灵动,空远!字里行间传递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心灵的慰藉。林清玄是个地地道道的佛教徒,字里行间传递的是许多引导人性向善的佛学理念,读后很受启发。个人觉得无论什么人,首先都得有信仰,但这种...
关键词:宗教信仰 诗意 悬崖 散文 心灵 传递 行间 内心 
锤炼思维 深研文本 延宕主旨——《悬崖边的树》深度教学实录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2017年第2期36-40,共5页赵洁 
【设计构想】之所以设计这一课,是因为在一次《悬崖边的树》“同题异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学生对该诗的理解普遍较为肤浅,主旨的呈现也较为生硬。在听课之后,我就在自己所教的班级,再次开展了这首诗的课堂教学及研讨,优化了教学...
关键词:教学实录 悬崖 文本 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 教学环节 教研活动 设计 
悬崖边的树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2016年第4期41-41,共1页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关键词:诗歌 《悬崖边的树》 中国 曾卓 
教师主导的“增力效应”——以《悬崖边的树》一诗的阅读教学为例
《语文知识》2014年第8期7-10,共4页赵洁 
我所参与的市名师工作室开设了《悬崖边的树》同课异构公开课,两节课对比鲜明,各自精彩,一重理性,一重情感,引人思考。结合听课及之后的研讨,我开始思索怎样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增力效应,进一步提升学生“学”的主动性和能力,努力实...
关键词:《悬崖边的树》 诗歌教学 教师主导 阅读教学 同课异构 语言特色 公开课 工作室 
评《悬崖边的树》
《扬子江(诗刊)》2014年第2期35-37,共3页狄霞晨 
在风暴中展翅 一转眼,诗人曾卓已经辞世十年了,也许他的音容笑貌已经随风逝去,然而他的诗歌却从不曾远离。曾卓原名曾庆冠,1922年生于武汉,14岁开始写作,17岁正式发表作品。1940年加入全国文协,组织诗垦地社,编辑出版《诗垦地...
关键词:《悬崖边的树》 武汉大学 《长江日报》 1940年 1950年 编辑出版 编辑工作 教育学院 
论《悬崖边的树》体现的生存意识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年第5期62-62,58,共2页任梦梦 
《悬崖边的树》是诗人经历文革风暴、饱受人世沧桑后所作的一首生命之歌,诗歌篇幅不长,却语短情深,在“树”的形象中倾注诗人对于生命及生存意识的思索。诗中包含生动明确的意象,不仅抒发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同时渗透进生命的深...
关键词:“树”生存意识 求生本能 生存艺术 超脱精神 
曾卓:永远的友人与爱人
《诗刊》2013年第3期49-53,共5页邵燕祥 
曾卓有多重身份,不同时期的社会身份竞有上天入地的变化。而人们谈论他的诗,往往从他命运起伏的政治背景来看,这几乎已成定势。这多半是由于他在文革后复出时,于1970年写的《悬崖边的树》一纸风行的缘故。这首文革期间的诗,是他终...
关键词:曾卓 《悬崖边的树》 爱人 《诗刊》 多重身份 社会身份 政治背景 文革 
两棵倔强的树——论曾卓的《悬崖边的树》和牛汉的《半棵树》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第8期6-7,共2页王永磊 
曾卓和牛汉是上世纪50年代因"胡风事件"而遭受劫难的七月派诗人。新时期,作为"归来的诗人",①他们写于"文革"期间的诗歌才陆续得到公开发表。颇具意味的是,不少诗篇中,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树"作为他们抒发诗情的意象。可以说...
关键词:《悬崖边的树》 牛汉 曾卓 倔强 胡风事件 50年代 七月派 新时期 
中国新诗论坛在沙溪举行“新诗十九首”评选出炉
《中外诗歌研究》2012年第2期43-43,共1页
为期两天的“首届中国沙溪新诗论坛”3月14日在江苏太仓沙溪古镇举行。诗歌界诗人、诗评家韩作荣、吴思敬、叶橹、林莽等30余人与会。作为江苏省作协“新诗百年系列活动”首项大活动,此次论坛主题为“新诗的经典化问题”。与会者就此...
关键词:中国新诗 论坛 评选 《阳光中的向日葵》 《帕斯捷尔纳克》 《金黄的稻束》 《悬崖边的树》 《再别康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