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树屯》

作品数:51被引量:7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任佳佳陈孟云王青陈孟云张自春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西藏研究》《民族艺术研究》《保山学院学报》《今日民族》更多>>
相关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的酒店家具设计被引量:1
《林产工业》2024年第12期56-61,共6页马文文 黄素涌 高媛 周晨昊 元子琦 
云南省新型生物质预制建材研发创新团队(202105ZA160002)。
为探索傣族特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新途径,深化和丰富傣族地区主题性酒店家具设计中应用的具体表现,本文借助KANO模型,对傣族主题酒店家具所需要的设计元素与客户满意度关系进行梳理,并收集整理傣族代表性文化元素,以傣族经典长篇叙事诗...
关键词:家具设计 酒店家具 民族家具 傣族 傣族叙事长诗 KANO模型 
“三维”转换视角下的叙事长诗英译研究——以《召树屯》为例
《保山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75-80,共6页张朦 安胜昔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岭南流寓文学在英语国家的译介与传播研究”(项目号:GD24YWY06);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流寓徐闻时期汤显祖岭南文学作品的英语译介研究”(编号:ZJ23YB38);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基于生态翻译学的广东语言景观多模态翻译研究”(编号:2022GD0013);广东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东民俗文化术语翻译模式及优化策略研究”(编号:C22848)。
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翻译不仅有助于学术传播和学科交流,还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立足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通过对比《召树屯》不同版本的汉英翻译,详细阐述译者在英译过程中在语言、文化、交际三维度进行的...
关键词:《召树屯》 少数民族叙事长诗 “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 
傣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赏析——以吴相如、吴炯英译版《召树屯》为例
《现代语言学》2023年第7期2928-2934,共7页钱镱文 
傣族民间长诗《召树屯》通过讲述云南召树屯王子和孔雀公主喃木诺娜的爱情故事,向世人展现了傣家人的民族习俗及信仰,被誉为云南少数民族典籍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本文基于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来赏析吴相如、吴炯英译版《召树屯》中文化...
关键词:交际翻译 文化负载词 召树屯 跨文化交际 
泰傣“孔雀公主型”故事的比较研究——以《召树屯》和《素吞王子》为例
《保山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75-81,共7页邓仙湖 于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云南跨境民族神话境内外文本的汇整与研究”(项目编号:20BZW203)。
《召树屯》和《素吞王子》作为流传于云南傣族和泰国泰族地区,同属“天鹅处女型”故事演变的最后类型的异文“孔雀公主型”故事,拥有共同的核心情节母题,显示出其间的统一与联系,但受客观的地方文化事象影响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各...
关键词:“孔雀公主型”故事 傣族 泰国泰族 比较研究 
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的多模态跨文化传播研究被引量:2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124-128,共5页刘丽艳 胡英 王帣斐 
2022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2J0747);2021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规划项目(A2021ZZ02);2022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规划项目(A2022YX04)。
傣族经典叙事长诗《召树屯》在赞哈演唱传承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书面文本、连环画、舞剧、木偶剧、电影等形态,突出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模态特征,古老的文本通过多模态的翻译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文章探讨了《召树屯》文字、图像、视...
关键词:召树屯 多模态 跨文化传播 
《诺桑王子》与《召树屯》渊源及异同比较
《攀登(藏文版)》2022年第3期96-103,共8页卓玛吉 仁欠扎西 
藏族《诺桑王子》与傣族《召树屯》是两个不同民族代表性的民间文学作品。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确定这两部民间文学作品是属于同源异流的民间故事,是以佛本生故事为主题,通过传播佛教的...
关键词:《诺桑王子》 《召树屯》 渊源 民族特点 
《召树屯》多模态翻译传播与经典化路径研究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年第4期62-64,共3页郝会肖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多模态视阈下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英译与传播研究”(20YJC740014);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普项目“走向世界的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英对照)”(SKPJ202119)。
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在翻译和传播中经历了内容和媒介等多模态的改编和嬗变,不仅体现了从赞颂王子召树屯英勇品格,到崇尚孔雀公主善良智慧的道德素养的民族心理变化轨迹,更表明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更加重视发掘民资典籍塑造的民族形...
关键词:《召树屯》 多模态 翻译 传播 经典化 
民族志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译介传播研究——以傣族叙事诗《召树屯》为例
《今传媒》2022年第2期104-107,共4页任佳佳 郝会肖 刀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多模态视阈下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英译与传播研究”(20YJC740014);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普项目:“走向世界的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英对照)”(SKPJ202119);2021年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双语数字展馆开发与实践——以傣族孔雀文化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风情和活态性特征,民族志诗学的视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译介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以傣族叙事诗《召树屯》为例,对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对外译介,以及基于双语语料库和...
关键词:民族志诗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译介传播 《召树屯》 
《召树屯》英译中的人物形象重构研究——以认知突显理论为基础
《安顺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50-53,共4页张朦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云南少数民族经典诗歌英译模式研究——以滇西北为例”(2021J0804);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校级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丽江乡村旅游发展研究”(2021XY09);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教考分离课程项目“教考分离-《英语阅读(一)》”(JKFL202024011A1005)。
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经典之作,作品人物关系复杂,情节跌宕起伏。以认知突显理论为视角,研究《召树屯》英译中人物形象的突显与重构,发现认知突显是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通过定向改变认知参照点,可以对相关意象...
关键词:《召树屯》 认知突显 重构 人物形象 
少数民族诗歌英译的文化意象传达策略——以《召树屯》为例被引量:1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72-75,80,共5页张朦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云南少数民族经典诗歌英译模式研究——以滇西北为例”(项目编号:2021J0804);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校级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丽江乡村旅游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1XY09);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教考分离课程项目“教考分离——《英语阅读(一)》”(项目编号:JKFL202024011A1005)。
少数民族诗歌是中国文学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召树屯》作为云南傣族少数民族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其感人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思想内涵,传达了傣族人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文章基于认知突显理论,探究《召树屯》英译本的人物形象与文化...
关键词:认知突显理论 召树屯 少数民族诗歌 文化传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