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

作品数:1207被引量:554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孙小武邓大成莫小平衣雪峰左浦阳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省瓜类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湖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惊异滑落到默享快慰——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解读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5年第2期52-57,共6页程继龙 
岭南师范学院2023年教学质量工程线下一流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结项成果。
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其做了大量的解读尝试,但理解仍有不到位之处。昌耀固然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情结,但诗作的情感并非单纯指向这一点。而且,解读时由诗人的苦难经历直接跃...
关键词: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 惊异默享 悲剧精神 
陌生化视域下的现代短诗创作——《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联读课例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5年第2期140-146,共7页费毅诚(执教) 黄丽君(点评) 
尝试进行诗歌创作为必修上第一单元的学习任务之一,在提升学生文学审美素养上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诗歌创作由于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常常成为课堂教学的漏点,本设计以《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两首课内诗歌为学习资源,引入陌生化的诗...
关键词:诗歌创作 陌生化 真实情境 
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手记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3期54-59,共6页王军 
“冷寂”既是那个特殊的年代,也是诗人内心的沉闷进而达到的清醒和理智。在认知转换的背后,是诗人昌耀对“征服”和“高度”的新的态度,当他愿意与渺小的蜘蛛一同默享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之时,诗人已经完成了一次精神的重构。
关键词:教学手记 峨日朵雪峰之侧 谦卑 
现代诗歌教学要以语言形式的品析为着眼点--以《峨日朵雪峰之侧》为例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3期67-70,共4页荚玉梅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就是语言。语言是符号系统,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形式和意义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结合才能构成符号。[1]因此,语言形式的教学和语言内容的教学是紧密相连,融为一体的,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 符号系统 形式和意义 品析 着眼点 紧密相连 叶圣陶 二者结合 
孤独攀登者的四重超越——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赏析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4期48-49,共2页杜帅 孙渊 
昌耀是一位独特的诗人,也是一位孤独的诗人。他被研究者誉为"中国新诗运动中的一位大诗人"[1],"诗人中的诗人"[2],关于其生平及作品的研究,在他过世之后成为一大热点。然而诗人远离当代"主流诗歌"创作的先锋特质成就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昌耀 新诗运动 峨日朵雪峰之侧 孤独 先锋 独特 
新诗教学的四重准备——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谈起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7期39-43,共5页张毛毛 
新诗是统编本教材的起始内容,特别是本次新入选的几篇诗歌,在文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诗的称呼是相较于古典诗歌的,它带来的文学变革不仅仅是形式、节奏、意象,还有语言、审美方式等。基于以上原因,学生面对新诗,会有一定的困...
关键词:古典诗歌 文学变革 审美方式 《红烛》 新诗教学 峨日朵雪峰之侧 读不懂 教师教学 
蜘蛛:困境中的精神微光——《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蜘蛛”意象的深层解读被引量:4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3期107-109,共3页李耀辉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青年教师专项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为:C-b/2020/02/35)研究成果。
统编版教材必修一上册的《峨日朵雪峰之侧》,是当代诗人昌耀以其流放地祁连为背景而创作的新诗。昌耀研究专家燎原认为,这首诗最能反映昌耀在深重困境中的心灵状态。昌耀用他苦难人生淬炼出的独特语言方式,以凝重、壮美的意象来表现他...
关键词:当代诗人 向死而生 昌耀 心灵状态 苦难人生 流放地 峨日朵雪峰之侧 跳跃性 
《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势能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1期27-32,共6页许典祥 盛茜 
这首诗收入了新版的人教社高中语文课本里,这是一步可喜的跃进。希望引入昌耀的诗篇,能一定程度突破刷新新诗教育的陈词,有机会彰显现代汉语真正的遒劲觉醒。--《诗刊》2020年6月上半月刊"推介语"一、《峨日朵雪峰之侧》势能的产生经典...
关键词:经典物理学 保守力 《诗刊》 相对位置 势能 人教社 高中语文课本 新诗教育 
孤超的攀登 壮美的生命——解读《峨日朵雪峰之侧》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3期99-101,共3页吕德春 
选入统编版必修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的当代诗歌《峨日朵雪峰之侧》,对于教师的解读与教学都提出了比较严峻的挑战。和同一单元的其他诗歌相比,这首诗歌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构思上都呈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经验的先锋特质。和昌耀先生攀登...
关键词:必修教材 当代诗歌 艺术构思 第一单元 攀登 超越世俗 课文 
荒原中的心灵磷火——读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被引量:1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期84-87,共4页郑娟 
《峨日朵雪峰之侧》是昌耀早期作品之一,被收入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该诗标注完成时间是1962年,在这个沉闷且冷寂的1962年里,昌耀因言获罪,当时在青海省西部,但他并未因此沉沦自弃,反倒因远离城市喧嚣而从这荒漠野地获得了一种内在的冷...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 早期作品 部编本 理解与阐释 因言获罪 青海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