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新诗

作品数:319被引量:31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怡方长安颜同林王建青王泽龙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文学理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被翻译掩盖的西方诗歌真相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1期157-157,共1页王东风 
西方诗歌自传入中国之后,翻译方法经历了三次演变,先后出现旧诗化、自由化和顿代化三种方法。尽管在顿代化阶段,译者已经对体现原诗的格律有了明确的追求,但由于在节奏单位的结构组织上与原诗的节奏发生机制存在明显分歧,因此这一百多...
关键词:西方诗歌 白话新诗 无韵诗 十四行诗 诗歌翻译 自由诗 诗的格律 代化 
语言变革与诗文互渗的现代转型被引量:1
《文艺评论》2016年第8期55-61,共7页王佳琴 郑珂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与国语的建构研究"(编号:14CZW077);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文学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文体的现代转型"(编号:13YJC751054);江苏省高校2016年度"青蓝工程"资助;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5年省级项目"文学语言变革与文体渗透的现代型变"
文体之间的互渗在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中都是重要的现象,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互渗互融是文学创新的表现。较之诗歌和小说、戏剧等文体之间的融合相比,诗歌和散文的情形较为复杂。这是因为与诗歌和小说、戏剧在古典文学文体格局中雅俗高低...
关键词:以文为诗 互渗 现代文学 现代白话 宋诗 文体形式 雅舍 诗界革命 白话新诗 现代性 
诗歌“三美”
《同学少年》2015年第4期54-54,共1页
“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新月派的新诗创作主张,由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三美”的艺术主张,主要强调诗在内容和格式上都要拥有美,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
关键词:“三美” 诗歌 “绘画美” 白话新诗 创作主张 诗的格律 艺术主张 “五四” 
民间话语与五四白话新诗的理论建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07-112,149,共6页刘继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2YJC751052
在五四激进的文学革命语境下,"白话"在否定"文言"的基础上获得了新诗的话语建构权。五四初期,白话新诗的理论建构除借镜西方话语之外,还从本土的民间话语传统中获取资源。在五四新诗的现代发生和范式建构中,传统的"自然"、"真实"、"创造...
关键词:民间话语 白话新诗 自然 真实 创造 理论建构 
跨文化旅行中的原作与译作——胡适的译诗与新诗的发生新论被引量:6
《中国比较文学》2011年第4期80-90,共11页陈太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名称:中国现代诗人的英语诗歌翻译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1915-1950),项目批准号:09YJC751007
胡适早年的英语诗歌翻译,经历了由使用文言古诗体式到白话“新诗体”的转变过程。导致这种不同选择的关键性因素,不是英文原作,而是译者在翻译时持有怎样一种源自于本国文化语境的文学观念。用“新诗体”来翻译英语白话诗,当中起着...
关键词:翻译研究 白话新诗体 新文类 
论郭沫若译诗的修改被引量:2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101-108,共8页彭建华 邢莉君 
译诗的好坏,超出了原诗及原语文化的价值,因为译诗只生存在译入文化中,并从译入文化获得其生命的意义。郭沫若信奉以诗译诗,他的译诗总是个性化的,大多重现了原诗的精神、气韵和情绪,这些译诗是当时最深入、最广泛的、最诗情化的,也是...
关键词:白话新诗 风韵译 以诗译诗 个性 目的性 
论郭沫若译诗的修改被引量:1
《郭沫若学刊》2011年第2期53-59,共7页彭建华 邢莉君 
译诗的好坏,超出了原诗及原语文化的价值,因为译诗只生存在译入文化中,并从译入文化获得其生命的意义。郭沫若信仰以诗译诗,他的译诗总是个性化的,大多重现了原诗的精神、气韵和情绪,这些译诗是当时最深入、最广泛的、最诗情化的,也是...
关键词:白话新诗 风韵译 以诗译诗 个性 目的性 
论中国现代意象诗学的发生被引量:5
《人文杂志》2008年第4期96-106,共11页王泽龙 
意象是中国诗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现代诗学继承中国古代意象诗学传统,接受西方现代意象诗学影响。本文阐述了影响中国现代意象诗学发生的中国古代意象诗学源流与西方现代主义意象诗学资源,探讨了中国现代意象诗学的发生期的理论形...
关键词:意象诗学 中国古代 西方现代主义 白话新诗 新格律诗 象征主义 
《女神》与民歌——纪念《女神》出版七十周年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2年第5期83-92,共10页黄泽佩 
郭沫若的《女神》和鲁迅的《呐喊》所收的作品,都是在本世纪初创作并结集出版的.前者是白话新诗,后者是白话新小说,都强烈而深刻地反映了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从那时到现在,已有70年左右的历史了.70年来,除了偏见...
关键词:《女神》 中国民歌 郭沫若 惠特曼 复沓 凤凰 喻词 白话新诗 泛神论 民间诗歌 
从语言的角度谈新诗的评价问题被引量:19
《文学评论》1992年第3期43-51,共9页朱晓进 
一中国白话新诗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它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近代,其形式已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动荡不安的现实生活,科学和民主的现代意识等等全新的内容,呼唤着诗歌的新的表现...
关键词:白话新诗 语言革命 中国现代诗歌 中国新诗 中国古典诗词 新诗形式探索 语言方式 时代要求 文言文 白话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