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

作品数:41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汝福李福印毛华奋黄淞许鹏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外语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框架语义学视角——以唐诗《春怨》英译本为例被引量:8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87-91,共5页贾红霞 李福印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唐诗宋词及其英译的认知诗学研究”(项目编号:GD17CWW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古典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粹,其翻译历来是一大难题。框架语义学认为,理解语言的基础是理解认知框架,而语言表达式可以激活认知框架。文章以唐诗《春怨》三个英译本为例,从框架语义学视角对古典诗歌英译给出认知解释。分析结果表...
关键词:认知框架 概念框架元素 意象框架元素 隐含意义 《春怨》 
“三美”视角下许渊冲英译《春怨》评析
《今古文创》2021年第7期123-124,共2页费晓静 
唐诗,作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以其广泛的题材、精练的语言、工整的对仗、优美的韵律及意境而闻名于世。唐诗作为大唐盛世的缩影,再现了唐代的经济、政治与文化风貌,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译者争相翻译与研究,许渊冲便是其中一位。本文旨...
关键词:《春怨》 许渊冲 三美理论 
不得到辽西
《长城》2020年第4期197-204,共8页碣石 
寻找辽西三十五年前,老师宁大年先生,在课堂上讲读唐人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先生模仿那个所谓的"妾",做丢石子打鸟儿的动作时,我简直忘了他身形的高大和脸色的黝黑,脑子里浮现的是一个有点...
关键词:《春怨》 身形 课堂 辽西 脸色 
生态翻译理论下的中国古诗英译——以《春怨》的三个英译本为例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11期98-98,100,共2页张艳芳 
近年来,"生态翻译学"研究在翻译界蔚然成风。该理论认为,翻译活动应该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进行"多维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这无疑为翻译界研究开辟了新天地。本文以生态翻译理论为基础,评析《春怨》三个译本,寻求"整合适应选择度"最...
关键词:生态翻译理论 适应选择 《春怨》译本 
论金昌绪《春怨》类作品在元散曲中的嬗变被引量:1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0期112-114,共3页南瑛 
金昌绪的《春怨》,以意象之美丽、构思之精巧、情感表达之含蓄等,成为元代以前同类创作模式作品之翘楚。元散曲中,在保留其基本元素"嗔怨"的前提下,进行了适度的创造性改变。主要表现为意象选择的不同,情感氛围的凄凉孤寂,情节结构的细...
关键词:金昌绪《春怨》 元散曲 嬗变 
《春怨》八译本认可度研究——基于读者反应论的视角
《海外英语》2017年第11期111-113,共3页胡晓姣 
汉语古诗是一种凝练的文学形式,其英译要体现原诗的形式美、语言美和意境美并非易事。该文以唐代诗人金昌绪的《春怨》英译本为分析对象,以读者反应论为理论基础,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中美两国读者对这首诗的八个英译本的认可度进行调查分...
关键词:古诗英译 读者反应论 《春怨》 读者认可度 
从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看《春怨》三译本
《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X期176-177,179,共3页伍杨 李洋 
《春怨》一诗是唐诗中的经典.乔治?斯坦纳提出的翻译四步骤要求译者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首先要相信原文本存在的价值,对其有透彻的理解,然后翻译时尽量向作者靠拢,把原文本的精髓译者到译本中去,最后通过补偿来平衡整篇译文.本文将以乔治...
关键词:乔治·斯坦纳 翻译四步骤 《春怨》 
从《春怨》译本管窥中西翻译理论的差异性
《海外英语》2016年第21期134-135,共2页石颖 
该文以《春怨》的中西方译本为例,采用例证研究的方法找出中西方翻译理论的差异,并由表及里地深入到共性差异。试图在找到差异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为建构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提供思路。
关键词:春怨 中西翻译理论 差异 展望 
汉诗英译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以《春怨》的英译为例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年第8X期154-155,共2页陈春香 
在汉诗英译中,不仅措辞非常重要,而且,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关系到整首诗歌的语气与意境的传达与再现的问题,因此显得非常重要。只有把诗歌的衔接与连贯翻译再现好了,才有可能产生比较理想的译诗来。
关键词:汉诗英译 衔接与连贯 《春怨》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诗歌翻译的忠实性研究——以唐诗《春怨》为例被引量:1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95-98,共4页牛小艾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概念隐喻视角下唐诗‘温度词隐喻’的解读与翻译研究"(2013JK0344);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概念隐喻视角下的诗歌翻译研究"(14SKYB12)
中国古典诗歌的译作是否能完美地再现原作的魅力,是众多语言学者关注的焦点。认知语言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原作者、译者以及译语读者三者之间的认知互动。选择唐诗《春怨》的英译,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进行剖析,探讨作者、译者...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诗歌翻译 认知趋同 忠实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