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益

作品数:736被引量:924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晶辛红娟王金波王树槐张映先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宁波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巴西食人主义翻译思想视角下鲁迅小说英译分析
《文学教育》2022年第32期124-126,共3页王技宝 
鲁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五四运动的倡导者.他对现代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是对巴西食人主义翻译思想在鲁迅作品翻译中的应用的探索.简述了从食人主义的历史渊源、食人主义翻译思想...
关键词:鲁迅 《狂人日记》 杨宪益 食人主义 意识形态 
杨宪益译者民族身份内涵研究
《文学教育》2022年第6期23-25,共3页任婷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译者民族身份形成和表征研究--以杨宪益为例”(项目编号:2020SJA2370)阶段性研究成果。
译文是一种话语表征,也是建构民族身份的重要方式。而个体译者自身的民族身份定位对译作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译者的自身民族身份也受到时代背景、教育背景和社会使命的影响。成长和成熟于国家命运多舛的年代,幼年接受过儒家"哀民生多艰...
关键词:民族身份 杨宪益 翻译 
杨宪益译《鲁迅小说选集》英译本中的召唤性丢失
《文学教育》2019年第14期163-164,共2页张容华 
以召唤结构为理论研究杨宪益翻译的《鲁迅小说集》中的召唤性丢失,通过中英文版本对比,典型实例分析,说明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保留译文的审美价值需要保留原著中的空白点与未定性.
关键词:召唤性 杨宪益 鲁迅小说 
杨宪益《离骚》英译本的选词技巧及翻译策略研究
《文学教育》2018年第16期158-160,共3页雷紫珺 董春枝 
《楚辞》中《离骚》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曾多次被收录入教材,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汉代以后,后世文人无不对屈原推崇备至。《离骚》作为《楚辞》的代表篇章,其英译质量的好坏直接...
关键词:选词技巧 翻译策略 杨宪益 《离骚》 英译本 
杨宪益英译本《红楼梦》的翻译亮点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18年第13期148-149,共2页李嘉渝 
杨宪益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2009年9月,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英译本《红楼梦》是杨宪益夫妇翻译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品,在这个英译本中,集中体现了杨宪益先生的翻译思想、翻译理论和翻译原则,也充分展示了他与众不同的...
关键词:杨宪益 英译本《红楼梦》 翻译亮点 
杨宪益译《祝福》赏析
《文学教育》2012年第23期44-45,共2页曾素英 
《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我国著名翻译学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本就是该文翻译中的佳作之一。作者详细分析了杨文在选词,语言表达,译文风格及原文意境的再现方面的独特之处,认为杨文是一篇形神兼似的文学译作。
关键词:祝福 选词 表达力 风格 意境 
从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看杨宪益译《桃花源记》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11年第13期144-145,共2页曹姗姗 
本文以乔治·斯坦纳在哲学阐释学基础上提出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桃花源记》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将阐释学"翻译即理解"的基本观点分解渗入到斯坦纳的"信任"、"侵入"、"吸收"、"补偿"四个具体的翻译步...
关键词:阐释学 斯坦纳 理解 翻译四步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