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介

作品数:4654被引量:7953H指数:3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许钧谢天振刘云虹葛文峰高方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比较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典籍译介的语文学范式——以沃特斯译《大唐西域记》内副文本为中心
《中国比较文学》2025年第1期175-190,共16页贺琳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唐音佛教辨思录》”(编号:22WZWB008)的阶段性成果。
《大唐西域记》影响深远,19世纪以降,该书伴随着殖民扩张而成为东西方文明对话的载体。本文通过描述托马斯·沃特斯译《大唐西域记》内副文本中“语文学范式”的具体表征,阐发该译本的建构肇因,发掘其“语文学范式”背后的译介规范。沃...
关键词:沃特斯 《大唐西域记》 语文学范式 内副文本 译介理念 
文明互鉴视阈下现当代东北文学在俄罗斯的译介与阐释
《中国比较文学》2025年第1期191-207,共17页于家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星期日俱乐部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编号:23BWW001)的阶段性成果。
俄罗斯文学界将现代以来反映东北地域文化生活的中国文学作品统称为东北文学。因与俄罗斯文学和文化思想的深厚渊源,东北文学从诸多区域文学中脱颖而出,对其进行译介与研究成为中俄两国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东北文学的俄译历程始于2...
关键词:东北文学 中俄文明互鉴 俄语译介 跨文化交流 
美俄关系友好时代美国英译俄罗斯文学和创建斯拉夫学科
《中国比较文学》2024年第4期83-105,共23页林精华 
安徽大学至诚讲席教授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剑桥俄罗斯文学(9卷本)翻译与研究》(编号:14ZDB089)的阶段性成果;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2022年访问学者项目;耶鲁大学2023年访问学者项目支持。
1803年俄国正式承认美国、1809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自此到十月革命双方保持着友好关系,期间伴随有偶尔的文化和商业交流,尤其是美国内战期间俄国倾向于支持北方联邦政府、1867年俄国低价出售阿拉斯加给美国,这些激发了美国人对包括文学...
关键词:美俄双边友好关系 俄国移民 民主制 俄罗斯文学译介 斯拉夫学科创建 
爱尔兰戏剧运动在中国的百年译介及其嬗变
《中国比较文学》2024年第4期106-121,共16页王晓伟 
爱尔兰戏剧运动为爱尔兰发明了民族身份,构建了民族文学和民族意识,是爱尔兰独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五四”至今,爱尔兰剧运在中国的译介已经走过一个世纪的历程。在这次漫长的跨文化旅行之初,它同时扮演了“戏剧的启蒙”和“启蒙...
关键词:爱尔兰戏剧运动 译介 启蒙 现代性 
阿拉伯世界对中国文学的译介活动与接受倾向
《中国比较文学》2024年第3期156-178,共23页沈翊清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籍作家作品的阿语译介研究”(编号:22NDQN262YB);上海外国语大学导师学术引领计划项目“当代中国文学和外交话语的阿拉伯语翻译与传播研究”(编号:2022113025)资助。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至今,中国文化著作和文学作品在阿拉伯世界的文化行旅已近百年,译入语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了阿拉伯世界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与接受。本文从文化语境、意识形态、政治背景等影响翻译活动的外部因素入手,归纳...
关键词:阿拉伯语译介 中国文学外译 阿拉伯世界 接受 
鲁迅的易卜生接受史新论——由日文批评译介“重启”的易卜生纪念
《中国比较文学》2024年第2期117-145,共29页郑依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日本近代文论汉译史与中国文学演进研究(1903-1937)”(项目编号:23YJC751047)的阶段性成果。
鲁迅的易卜生接受史深深地植根于易卜生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又推动着中国文坛接受易卜生的程度不断深化。自留日时期起,鲁迅始终对易卜生笔下勇猛孤立者“斯托克曼”怀有强烈的灵魂共鸣,这构成他早年理解其文学的中心。而在1928年易卜生...
关键词:鲁迅 易卜生热潮 “沉寂” 日文批评 
余华在德国
《中国比较文学》2023年第3期141-156,共16页张佳玲 
余华及其作品已经成为中德两国文化交流的一条珍贵通路。尽管《活着》往往被视为余华在德国的起点,但早在1989年,他就以《河边的错误》在原联邦德国实现了非正式登场。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在两德统一之前多受意识形态宰制,而在1990年以后...
关键词:余华 德国 译介 接受 
中国故事对外讲述的个中三昧——评朱振武“汉学家中国文学英译研究”三部曲
《中国比较文学》2023年第3期271-275,共5页钱屏匀 
一、汉学家中国文学英译研究三部曲出版在汉籍西传的近百年间,从传教士到外交官再到汉学家,西方译者始终是书写这段历史的中坚力量。这一群体在数量上虽不庞大,但长期位居译介话语中心,影响深远。那么,除去母语优势加持之外,汉学家译者...
关键词:中国文学英译 中国文学译介 母语优势 本土译者 汉籍 迻译 传教士 三部曲 
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困境与出路——《国家译介行为论:英文版〈中国文学〉的翻译、出版与接受》读札被引量:2
《中国比较文学》2023年第2期278-282,共5页梁新军 
关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讨论在学界已经持续十多年了。从实践上看,中国文学“走出去”在现代中国时期便已零星展开。新中国成立后,以国家为主体的大型文学对外译介工程正式启动,最早的便是《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杂志。
关键词:《中国文学》 对外译介 困境与出路 英文版 新中国成立后 
试论译介学与比较文学和翻译学之关系被引量:3
《中国比较文学》2022年第4期151-165,共15页何绍斌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翻译在近代英美汉学演进中的角色及其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7BYY045)的阶段性成果。
译介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首创的具有新意的理论体系,中国话语特性十分明确。它虽然脱胎于比较文学,与翻译学也有一定重合,但因其独特的翻译观和文化传播观而与前两者区别较大,成为一个跨学科但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译介学是一...
关键词:译介学 创造性叛逆 翻译文学 译入与译出 中国话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