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劲松

作品数:25被引量:8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英译科技翻译外宣翻译壮族《聊斋志异》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河池学院学报》《科教文汇》《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阐释学视角下壮族典籍的汉译英研究——以《布洛陀史诗(壮汉英对照)》为例
《河池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82-87,共6页彭劲松 魏景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壮族古籍中古壮字词汇的外宣文化翻译研究”(15YJCZH126)。
《布洛陀史诗》的汉译英有助于壮族文化在西方国家的推介,然而目前对该作品翻译的研究视角较为单一。文章以阐释学翻译理论为研究视角,以《布洛陀史诗(壮汉英对照)》为研究对象,结合书中的汉译英翻译案例揭示如何将信赖、侵入、吸收和...
关键词:阐释学翻译理论 《布洛陀史诗(壮汉英对照)》 壮族典籍汉译英 壮族文化推介 
传播学视角下民族典籍的译介研究——以《平果壮族嘹歌》为例
《河池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72-77,共6页彭劲松 赵紫薇 
教育部青年项目“壮族古籍中古壮字词汇的外宣文化翻译研究”(15YJCZH126)。
《平果壮族嘹歌》的英译对弘扬壮族文化有重要影响,然而此书的译介传播效果并不佳。文章基于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传播理论,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方面分析《平果壮族嘹歌》在译介传播上的得与失。基于...
关键词:民族典籍 译介 5W传播理论 《平果壮族嘹歌》 
“课程思政”理念下壮族文献典籍英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0年第3期00302-00304,共3页彭劲松 陈莉君 
广西师范大学校级基金项目壮族文献典籍英译在“思政”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阶段性成果之一。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都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更是培育德艺双馨人才的关键。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为了使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壮族文献典籍英译课程,可通过树立正确的育人导向、提升专业教师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 壮族文献典籍 英译 立德树人 
变译理论下的壮族民俗文化英译被引量:1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8期73-74,共2页彭劲松 庄园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古壮字古籍中古壮字词汇的外宣翻译研究”(项目编号:15YJCZH126)
当今,中国文化实施“走出去”战略,这对译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中国少数民族汉译英更是如此。然而,中国少数民族外宣英译现状不容乐观,英译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远不如主流文化作品。壮族文化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独特部分,其民俗文...
关键词:变译理论 壮族民俗翻译 外宣翻译 
壮族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相似文化译介研究被引量:1
《东西南北》2019年第9期152-153,共2页彭劲松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古壮字古籍中古壮字词汇的外宣翻译研究》(项目编号:15YJCZH126);广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青年项目《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外宣翻译的归化/异化研究》(项目编号:QNZD13006)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以壮族文献典籍翻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中国—东盟背景下的壮族文献典籍翻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一、做好壮族文献典籍原本选译的统一规划,找到符合时代特征的译作有的放矢。第二、以把握目的语读者的期待以及翻译的标准,运用意象...
关键词:壮族 跨境民族 相似文化 
开拓与会通——《委曲求传——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汉英翻译史论》评介
《中国科技翻译》2017年第4期51-53,共3页李海军 彭劲松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15A133);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湘社评[2016]12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YBA301)部分成果
邓联健的《委曲求传——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汉英翻译史论》一书采取翻译史书写的会通视角,研究了19世纪前半期新教传教士的汉英翻译活动,开拓了翻译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可以预计,该书的研究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和研究19世纪在华...
关键词: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汉英翻译史论 会通 邓联健 
论壮语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被引量:2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112-116,共5页彭劲松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壮族古籍中古壮字词汇的外宣翻译研究"(15YJCZH126);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青年项目"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外宣翻译的归化/异化研究"(QNZD13006);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新形势下广西边境地区跨境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研究"
壮语文化负载词是壮族文化重要的载体。因此,向外译介壮族文化,壮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十分关键。英译壮语文化负载词时,应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这既由壮语文化英译目的所决定,又可促进英语发展。采取异化策略翻译壮语文化...
关键词:壮语文化负载词 异化翻译 音译 注释 
壮族典籍外宣翻译的问题及路径选择被引量:6
《社会科学家》2016年第5期152-155,共4页彭劲松 李海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壮族古籍中古壮字词汇的外宣翻译研究"(15YJCZH126);广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青年项目"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外宣翻译的归化/异化研究"(QNZD13006);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丛报>对中国典籍的译介研究"(15A133)阶段性成果之一;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资助
将中国典籍翻译成他国语言,是中国增强在国际上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而翻译的准确性与合目的性又是文化输出的基础。壮族典籍翻译成英语有助于中西文化交流,有助于壮族优秀文化的输出。但目前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壮族典籍英译成果...
关键词:壮族典籍 英译 异化 
《四书五经》在英语世界的首次译介被引量:2
《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7期157-160,共4页李海军 彭劲松 
作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聊斋志异>英译研究"(11CYY008);通讯作者广西文科中心青年专项重点项目(QNZD13006)部分成果
1834年,德国传教士郭实腊在《中国丛报》第3卷上发表《四书五经》书评文章The Chinese Classics,主要采取介绍加评论的方式,首次将《四书五经》整体译介到英语世界。为服务其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目的,郭实腊在文章中严厉批判了《四书五经...
关键词:郭实腊 《中国丛报》 《四书五经》 批判 基督教意识形态 
历史文化语境与翻译——以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为例被引量:8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135-138,共4页彭劲松 李海军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9BWW013);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10B705);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WLH35)
翻译受到译者所处历史文化语境的影响;译者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贯穿翻译的全过程。首先,翻译选材同样受译者所处历史文化语境的制约。其次,译者对翻译策略的取舍同样受译者所处历史文化语境的制约。以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翻译...
关键词:翻译 历史文化语境 翻译选材 翻译策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