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开洪

作品数:18被引量:17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化语境文化语境顺应顺应论等效翻译口译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外语学刊》《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思辨能力发展的学术英语翻转混合教学研究被引量:15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129-145,F0003,共18页李倩 廖开洪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微时代翻转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粤高函[2018] 1号)
以发展学生思辨能力为核心目标,以混合式学习为基本指导思想,结合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学习社区等教学辅助工具,应用当前微课教学资源,开展学术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全方位构建以发展学生思辨能力为导向的EAP翻转混合教学模式。通过开展...
关键词:学术英语 翻转课堂 混合式学习 思辨能力 
大学英语课堂提问话语的促学效应——基于互动协同视角被引量:7
《外国语言文学》2019年第2期198-210,共13页刘青松 廖开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米克·巴尔叙事诗学研究”(14CWW00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实证研究”(GD13XWW08);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项目横向课题“音体美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互动协同模式促学效果研究”(2018080103)~~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提问主要分为展示性与参考性两类。本项研究分别对中外两位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与学生应答话语进行录音、转写并梳理分类,就两类提问互动与促学效应之关联展开实证考察。结果显示,两类提问各有所长,均有助于学生扩大语...
关键词:提问 互动模式 协同机制 促学效应 
网络流行语模因的英译被引量:8
《语言与翻译》2018年第2期36-40,共5页廖开洪 代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分析哲学视域下感觉词汇的认知语义研究"(12BYY119);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实证研究"(GD13XWW08)
网络流行语模因的英译是源语模因到目的语的转换再生,该过程的实现需借助于英译模因。英译模因是翻译模因库中的模因成分,主要表现形式分为基因型、表现型和变异型三种。成功的网络流行语模因的英译转换建立于源语模因认知、译者构建目...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模因 模因库 英译模因 英译策略 协同机制 
含糊其辞与语用协同被引量:2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131-134,共4页廖开洪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YY119);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3XWW08)
言语交际中,含糊其辞话语会产生语言协同、语境协同、信息协同、语用不协同等语用现象。语用协同既是成功交际的基础,也是言语交际顺利进行的有效运作机制。语用不协同虽会给交际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不会造成交际完全失败。
关键词:含糊其辞 语言协同 语境协同 信息协同 语用不协同 
刻意含混与语用行为被引量:2
《中国外语》2012年第1期16-21,共6页廖开洪 何自然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学科共建项目(GD11XWW05)"中国大学生中介语语用理解能力测试研究";教育部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09YJCZH005)"‘言不尽意’的哲学解读及其语义分析"
刻意含混是语用上的一语多义现象。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刻意地使用含混话语,选择一些含有两种或多种语用用意的语句,使话语的意义呈现出不确定性,令听话人捉摸不定,从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本文试以语用行为理论来探讨刻意含混,首先介...
关键词:刻意含混 语言表现 语用素 语用行为 语用功能 
刻意含混话语理解的认知语用视角被引量:1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159-160,F0003,共3页廖开洪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一般项目"汉语学习者言语行为能力社会化发展的实证研究"(编号:09YJA740051)阶段性成果
尝试互补性地使用心理空间理论和关联理论来探讨刻意含混话语的认知理解过程。心理空间理论能有效地展示刻意含混含有的语用用意的构建过程,而关联理论可为刻意含混表达的语用用意提供最佳关联解释。听话人通过语用推理,可较好地理解刻...
关键词:刻意含混 语用用意 语用推理 空间复合 最佳关联 
含混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被引量:1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4期135-138,共4页廖开洪 
教育部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言不尽意’的哲学解读及其语义分析"(09YJCZH005)
"含混"是一种常见语言现象,交际者使用含混话语,表达不确定的语用用意,以满足交际需要。本文述评前人从语言哲学、社会语用学、语际语用学、会话分析、普通语用学视角对"含混"进行的相关研究,指出含混研究中尚存的问题和提出未来对该课...
关键词:含混 语用用意 研究路向 
语用迁移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0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115-119,共5页廖开洪 
语用迁移研究是语际语用学与二语习得研究相结合的交叉研究领域,它研究语言习得者的母语和文化语用知识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国外语用迁移研究在语用正迁移和负迁移两个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正迁移并不必定促进二语习得,而负迁移并不总是...
关键词:语用迁移 语用正迁移 语用负迁移 语用可迁移性 
会话含义学说的哲学逻辑思考被引量:4
《外语学刊》2006年第5期18-21,共4页廖开洪 
意义理论是语言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语言哲学家从多维角度探讨语言意义,提出不同意义理论。格赖斯提出的意义理论既是语言哲学探讨的话题,又是语用学讨论的经典,并且经久不衰。本文试图阐述格氏会话含义学说的哲学基础,分析会话含义的...
关键词:语言哲学 意义理论 会话含义学说 非单调逻辑 含义推导 
会话含义推导中的非单调逻辑属性被引量:5
《外语教学》2005年第6期30-33,共4页廖开洪 
本文试图从非单调逻辑的角度来探讨会话含义的推导过程,运用非单调逻辑来解释会话含义的可取消性特征,使用合情推理、缺省推理来推导会话含义。作者认为非单调逻辑的运用可完善会话含义的语用推理机制,为会话含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不...
关键词:会话含义 语用推理 非单调逻辑 合情推理 缺省推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