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前莉

作品数:22被引量:5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当代英语被动句汉语翻译受事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江苏外语教学研究》《贵州民族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体育解说的三种逻辑及科学运用
《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第2期238-239,共2页何修铎 熊前莉 
在国内,宋世雄于1997年最早提出电视实况转播离不开评论、叙述、讲解三个关键词,但是没有很好地辨析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邹望梅等创造性地指出,体育解说的实际用语必须遵从三种逻辑方式,由浅入深依次为描述、解释和评价,但未就逻辑层...
关键词:体育解说评论 三种逻辑 科学运用 
欧洲人的休闲体育状况及其与中国休闲理念的差异——德国科隆体育大学Jürgen Mittag教授学术访谈录被引量:3
《体育科研》2016年第2期100-103,共4页叶小瑜 熊前莉 
通过对德国科隆体育大学Jürgen Mittag教授的访谈,以欧洲和德国休闲体育发展问题为现实关照,结合欧洲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对欧洲人独特的休闲理念,休闲方式,俱乐部体制和休闲体育学术研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欧洲人理念上重视休闲...
关键词:休闲体育 欧洲体育 经验 差异 
模因论对外国留学生武术术语习得的启示
《戏剧之家》2016年第5期290-291,共2页熊前莉 胡亚平 
基于模因论在武术术语习得等方面研究的空白与不足,本研究设计了一套全面完整的问卷,对所收集数据从二语习得的动机与态度、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分析。
关键词:模因论 武术术语 二语习得 
清末民初文学传播活动中语言符号的变革
《兰台世界(上旬)》2015年第10期86-87,共2页熊前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美主要媒体奥运报道中的主办国国家形象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14BTY004)
民国初期文学传播活动中语言符号的变革,首先是通过抨击文言文的弊病、倡导白话文的优势而实现的。清末民初掀起的白话文运动,对文学传播活动中语言符号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其虽然存在显著的局限性,却对之后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清末民初 文学传播 语言符号 变革 
口译言语行为过程的主体性协同概念框架被引量:9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年第4期75-80,共6页谌莉文 熊前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汉语为母语的口译学员概念框架构建障碍研究"(项目编号:12BYY022);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语境认知构建与交替传译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2Z170);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外国语言文学"重点研究基地资助项目"中国学生主体性运作障碍对英汉交传过程的影响"(项目编号:JDW1216)的部分成果;宁波大学胡岚优秀博士基金奖励
本文从范畴空间认知视角讨论口译言语行为过程的特殊概念框架——主体性协同。口译言语行为思维涉及从发言人到译员、再从译员到听众的叠加运作,可视为涉及不同范畴空间的认知主体经验关联。对论证式、介绍式和联想式口译语类的考察表明...
关键词:口译言语行为 主体性协同 概念框架 范畴空间 口译语类 
少数民族文学族群符码的隐性教育维度——以土家族文学为例
《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第6期43-45,共3页熊前莉 
上海体育学院085工程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专项院管课题(2013zx23)
以土家族文学为例,立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生存符码、心理符码、寓言符码、文化符码等形态,分别阐释了少数民族文学教育的隐性维度,揭示了少数民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教育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少数民族 文学教育 族群符码 隐性维度 历史审美观 
余华小说《兄弟》中的人物特色语言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第5期123-124,共2页熊前莉 
在十年的沉寂之后,余华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兄弟》的上下两部,再次掀起了读者对余华的内心向往。对于《兄弟》这部作品,余华本人认为它是一个新的诞生。《兄弟》这部作品在销量上逐渐上升,在国内文坛引起了很大的...
关键词:《兄弟》 余华小说 语言 人物 长篇小说 作品 沉寂 
中国公益广告的叙事学角度分析被引量:4
《长江论坛》2013年第1期88-91,共4页熊前莉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公益广告的历程以及叙事学和广告的契合。结合言语行为理论,分别从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应用叙事学理论解读中国当代公益广告,并通过对比发现我国公益广告的不足之处,旨在为制作和传播中国当代...
关键词:公益广告 叙事学 角度分析 
中国认知翻译学研究20年被引量:5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11期104-107,共4页孟志刚 熊前莉 
2011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011jytq146)阶段研究成果
综述和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认知翻译学在中国的20年发展历程,着重探讨了国外认知翻译学理论的引进,中国认知翻译学研究在理论本质、关联理论研究、顺应论、认知翻译学理论与实践、隐喻的翻译、转喻的翻认知翻译等七个方面所取...
关键词:认知 翻译 隐喻 关联理论 顺应论 
中国认知隐喻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被引量:5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2年第1期48-53,共6页孟志刚 熊前莉 
孟志刚主持的2011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编号:2011jytq146)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基于近20年来发表于中国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认知隐喻学文章的抽样分析,归纳出我国认知隐喻学研究目前存在的4个主要问题:(1)宏观/微观研究:取向单一、深度不足;(2)理论应用研究:层面单一、视野较窄;(3)研究方法:"量化实证"短缺、"...
关键词:隐喻 认知 跨文化交际 实证 思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