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建勋

作品数:34被引量:3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利玛窦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明末西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机械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文史哲》《学术研究》《基督教学术》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时”差“神”错:利玛窦400年形象变迁史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33-145,共13页纪建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明清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整体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21AZJ003)的阶段性成果。
利玛窦被忽视的民间形象,其中有一个很有趣的“利玛窦菩萨”,利玛窦为什么在身后变成了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样子?自鸣钟由利玛窦传入中国,其最基本的功用毫无疑问应该是计时准确。然而随着时间的流变,以来华引人信仰天主教至上神为根本...
关键词:利玛窦 形象变迁史 方德望 方土地 利玛窦菩萨 
从“格义”到“况义”——两次西学翻译运动之于文史哲的方法论意义
《文史哲》2024年第5期21-24,5,165,共6页纪建勋 
我的汇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关于目前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建设方面的一些思考。《文史哲》国际版为期刊界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第一个方面的分享主要是围绕我们编辑的《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和Cowrie:Comparative and World Literat...
关键词:西学翻译 《文史哲》 国际化建设 期刊界 国际版 走向世界 文史哲 方法论意义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范式转换与知识体系建构
《探索与争鸣》2024年第10期164-176,180,共14页纪建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明清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整体影响研究”(21AZJ003)。
伴随着国际比较文学发展来到第三阶段,比较文学的方法论也相应发生了范式转换,具体包括基于文学现象同源性的影响研究、基于文学规律同理性的平行研究、基于异质文明同情性的跨文化研究。范式转换后的比较文学,就发展阶段而言,可以分为...
关键词: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史 比较文学教学 比较文学本体矛盾 多样性模式 
由“贯天人”到“赅中西”——中国比较文学的发生与近代文化转型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21-136,231,共17页纪建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AZJ003)。
1840年以降,国人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学习无疑有着对抗顽固派、启蒙民智、建构文化现代性与民族性等目的。也只有在这一背景下才能更好地认识到中国近代比较文学为何在还未“学科化”之时就已经“早熟”地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从学理上来看...
关键词:比较文学 文化转型 林纾 严复 梁启超 王国维 鲁迅 
利玛窦400年形象史考论——兼评当下文史研究的四种困境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74-82,共9页纪建勋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明清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整体影响研究”(21AZJ003)。
世纪之交,利玛窦已经取得了无可争议的世界性影响。整体而言,在400年的历史长河里,利玛窦形象变迁的历史可以用由“有争议的”到“正面形象”的嬗变、由“官方形象”到“民间形象”的兼容两条线索来概括。具体来说,由“多面利玛窦”折...
关键词:利玛窦 西泰子 利玛窦菩萨 五副面孔 形象史学 自主理论体系 
台港澳及海外华人的比较文学及其诗学传统
《学术研究》2024年第5期163-170,共8页纪建勋 朱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明清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整体影响研究”(21AZJ003)的阶段性成果。
台港澳及海外华人的比较文学在我国比较文学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建构严谨完整的比较文学史,梳理与考察对应的四种比较文学及其诗学传统,需要把中国内地作为比较的基点,聚焦台港澳地区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代表性研究成果及研究特...
关键词:台港澳 海外华人 比较文学 跨文化研究 诗学传统 
中国比较文学的滥觞及其方法论意义被引量:2
《学术月刊》2024年第1期164-175,共12页纪建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明清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整体影响研究”(21AZJ003)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学科的中国比较文学固然是受欧美比较文学的影响而产生,而作为研究的中国比较文学却有着不同于欧美比较文学的发生与特征,两者的最大差别在于“跨文化”这一要素,这一点在华夏文明融通递嬗的进程之中便可见端倪。佛教的传入及其已...
关键词:比较文学 方法论 满天星斗 跨文化 格义况义 
方法与问题:明清之际传教士来华史研究相关论题分析被引量:1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118-125,共8页纪建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明清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整体影响研究”(21AZJ003)。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华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学界的相关研究也已蔚为大观,如何对其做更深入的研究,需要从问题和方法两个角度对其做总结和分析。在具体的方法论上需要既注重思想史和社会史相结合、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两...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 内史 外史 器物制度 
从“时新小说”到“新小说”——论“时新小说”《五更钟》的小说史意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64-70,共7页纪建勋 陈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AZJ003)。
要想厘清“时新小说”事件的价值,个案研究必不可少。“时新小说”事件围绕“小说”和“三弊”两大关键点展开。中西对章回小说的理解和运用在对接后促成了我国章回小说文体的创造性转化,其主要体现在直面社会积弊、适应商业运作、平衡...
关键词:时新小说 《五更钟》 傅兰雅 新小说 
明末儒耶天论发微--“译名之争难题”揭橥“两种哲学”与中西经典诠释传统
《复印报刊资料(宗教)》2022年第1期127-139,共13页纪建勋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明清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整体影响研究”(项目号:21BZJ003);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清初比较经学家严谟著述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7PJC080)阶段性成果。
“译名之争”是中国基督教史上的重要事件。梳理明末基督教文献,可以发现来华的第一代传教士罗明坚、龙华民、陆若汉、利玛窦等都感受到了中西双方各自数千年的经典诠释传统体现在“译名之争”中的巨大张力。“译名之争”爆发的原因不...
关键词:儒耶天论 两种哲学 译名之争 利玛窦 龙华民 陆若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