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碧珍

作品数:15被引量:2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方方小说叙事倾听叙述声音部落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江西社会科学》《教育学术月刊》《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小说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师范大学青年成长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再部落化之后的再去部落化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123-128,共6页刘碧珍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人类语境下的叙述声音研究”(编号:18BWW012);江西省高校人文规划项目“叙事文本中的听觉感知研究”(编号:ZGW17108)。
微信主体是人机结合的赛博格,凭借无限的空间生产能力满足自我延伸的需求,形成差序格局,让我们在陌生人社会再部落化。然而现实与虚拟的边界日益模糊,自我的游离和过于强大困扰并阻碍人们在私人与公共空间中自由穿梭。拥有多个平行空间...
关键词:微信 空间生产 自我 意识 去部落化 
关注声音:文学教育中的倾听路径
《教育学术月刊》2021年第3期106-111,共6页刘碧珍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项目“听觉文化转向中的文学教育路径研究”(编号:17YB016)
在高度依赖视觉的"读图时代",诉诸听觉的文学教育方式尤显重要,这是一条日久弥新的路径。听的对象是声音,我们可以在倾听与朗读的互动中感知与辨析声音,在倾听与读写中发现文本中蕴藏的声音,在倾听与思考中探索隐喻的声音。关注不同类...
关键词:倾听 文学教育 声音 
论叙述声音被引量:11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10-119,共10页傅修延 刘碧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听觉叙事研究"(编号:13AZW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编号:16ZDA195)
把叙事中的某些表达称为叙述声音,其实是一种譬喻,因为它们像是发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通过辨识文本中或隐或显的迹象,可以发现叙述声音存在的踪影。人类对声音的倾听可分为因果倾听、语义倾听和还原倾听,它们分别聚焦于声音发生的原因...
关键词:叙述声音 倾听 迹象 意识 因果 语义 还原 
我们正在失去倾听的能力——试论新媒介交流中的视听失衡被引量:1
《当代传播》2016年第4期37-39,54,共4页刘碧珍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听觉叙事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3AZW003;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虚构文本中的叙述声音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14ZGW1403
在新媒介时代,视觉依旧是人们主要的感知方式。即便在具有语音功能的微信叙事中,听觉互动也尚未真正实现。以微信叙事为代表的新媒介交流,本质上仍是一种"媒介中心主义",虽然可以帮助人们"重新部落化",但却是一种"非自然"或"反自然"的...
关键词:新媒介交流 微信叙事 视觉交流 听觉互动 
叙述与倾听:听觉空间中的声音探究被引量:4
《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222-226,共5页刘碧珍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听觉叙事研究”(13AZW003);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虚构文本中的叙述声音研究”(2014ZGW1403)
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呈现出来。面对文字构筑的文学作品,我们不能只关注看,而应学会倾听,构建听觉空间,从而与作者和文本对话,聆察叙述的声音和由叙述声音描摹的各种声响。这些声音复杂而又微妙,是文学叙事的魅力所...
关键词:声音 叙述 倾听 听觉空间 
“再部落化”与微信叙事被引量:8
《当代传播》2016年第1期74-77,共4页刘碧珍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听觉叙事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3AZW003;2015年江西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研究创新工程专项课题"叙事声音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2WX33;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虚构文本中的叙述声音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14ZGW1403
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各种不同的叙事之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微信叙事应运而生。在微信叙事中,被现代文明割裂的现代人不自觉地"再部落化",人们的思维与心灵随之发生微妙变化。微信叙事革新了人际交往及世界互动的方式,为未来社会塑...
关键词:再部落化 微信叙事 媒介 
微时代大学生母语教育策略探究被引量:1
《科教文汇》2016年第5期49-51,共3页刘碧珍 邹生根 
2013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微时代的大学生母语教育研究"(课题编号:13YB039);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ZGW1403);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JXJG-1)的阶段性成果
在微时代,人们拥有话语自由表达的场域,语言面貌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种种新的语文文本和语言现象,既可见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但又有粗鄙不文之语充斥其中。与此同时,母语及其文化的学习却遭遇轻视,尤其在高等院校,大学生母语修养有逐届下...
关键词:微时代 母语教育 策略 
“可靠”的不可靠叙述——论《黑猫》中的叙述话语的选择
《山花(下半月)》2015年第1期141-142,共2页刘碧珍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叙事学泛化现象研究》(2012WX33)的阶段性成果
聪明的作者擅长讲故事,会把各种叙事策略运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有些看似平常的布局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看似表里不一、自相矛盾的叙述可能是作者刻意而为之,故意引起细心读者的发现,从而使作者与读者能在叙述话语层外进行深入的交流...
关键词:叙述话语 表里不一 其他人物 韦恩 距离控制 表面现象 普路托 叙事结构 殉道者 第一人称叙述 
浓缩的叙事:论方方小说中“标示”符号
《山花(下半月)》2013年第5期116-117,共2页刘碧珍 
江西省2012年社科规划课题《叙事学泛化现象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真正的文学艺术品都应该被看作一个为某种特别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和符号结构。而且按照韦勒克的观点,文学不主要是符号或一望而知的筹码,而是一种象征,它本身和它的表现都具有价值,一文字甚至可以是一"物"或一"事"。对于这样...
关键词:符号结构 叙事作品 标示 方方小说 浓缩 文字符号 审美目的 讲故事 
论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大家》2012年第8期230-230,共1页刘碧珍 邹生根 
教师是一个社会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生力军,其自身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速度。小学是求学生涯的初始阶段,其对孩子一生发展和终身学习习惯以及能力的养成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的素养是决定国家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素质 直接影响 知识素养 人文素质 语文课程 专业素质 学习习惯 终身学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