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时忠

作品数:170被引量:1185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德育学校德育教师道德教育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教育机制
《教育研究》2024年第11期76-87,共12页杜时忠 叶贞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2年度教育学重大项目“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经验与深化机制研究”(编号:VAA220001)的研究成果。
“教育机制”一词被广泛使用,但其内涵不确定,边界不清晰。对机制的探索表明,人们不满足于对现象的认识,力图把握必然规律和因果联系,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尽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对机制的理解存在差异,但仍有六点共识。共同认可机制是结...
关键词:机制 社会机制 教育机制 因果联系 教育结果 
笔谈:中国教育家精神与现代教育被引量:14
《现代大学教育》2024年第1期1-13,111,共14页杜时忠 冯建军 刘铁芳 李建华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多学科视野下德育原理的知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BEA230074;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研究”,项目编号:VAA220010;2021年度湖南省“十四五”时期社科重大学术和文化研究专项项目“中国传统教育智慧研究”,项目编号:21ZDAZ10;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研究基地(武汉大学)项目“新时代中国教育家精神研究”。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勉励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精神、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不但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
关键词:教育家 时代精神 中国教育家精神 教育伦理 超越性 育人之道 
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德育意蕴被引量:1
《湖北社会科学》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杜时忠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制度德育研究”(CEA23092)。
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学习和实践,要从制度化、法治化拓展到道德化、主体化层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理论上具有“三全”特性,同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伦理关系给予了理论回答和相应的制度安排,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伦理精神,主要有人民至上...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 民主的道德功能 民主的道德精神 民主的道德教育 制度德育论 
智能时代的德育立场
《中小学德育》2023年第9期5-7,13,共4页杜时忠 
把机器智能译为人工智能,扩大了概念的外延。目前机器智能尚且处于弱人类智能阶段,既具有突出的优势,也具有明显的不足。在这一阶段,科技乐观主义和科技悲观主义的德育立场均存在可疑之处,比较谨慎的德育立场是坚持科学人文主义,坚决培...
关键词:机器智能 弱人类智能 科学人文主义 数字公民 本真德育 
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发展的思想传统、历史脉络与成就共识——《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研究》读后被引量:1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3年第4期154-159,共6页杜时忠 
教育哲学家陆有铨先生曾以无比激动的笔调,描述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世纪,20世纪的文明成就是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可比拟的。(1)以道德教育领域来观察,此言不虚!尽管人类有关道德和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萌芽很早...
关键词:道德教育理论 多学科整合 教育哲学家 历史脉络 陆有铨 思考与实践 教育家 影响力 
教师专业伦理的严格性及其合理限度——一种信任论思路被引量:1
《教育学报》2023年第3期52-64,共13页杨坚 杜时忠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制度德育论的建构”(项目编号:18YJ880016);2022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师德建设研究专项“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理论研究”(项目编号:CCNU22ZX002)的研究成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教师专业伦理的严格性逐渐受到质疑。“特殊性”思路基于教师专业的特质为教师专业伦理的严格性进行辩护,却导致教师承担无限道德义务,缺乏道义正当性。“普遍化”思路强调教师作为道德常人...
关键词:教师专业伦理 严格性 信任 不伤害原则 互惠正义原则 
制度德育论的理论来源、实证依据与实践方式被引量:1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160-169,共10页杜时忠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制度德育论的建构研究”(18YJA880016)。
制度德育论有三个理论来源,即历史唯物主义、(有限的)制度决定论和新制度主义,三者的共同点是强调从社会关系和制度结构之中认识人,把握人性和人的本质。多学科的实证研究表明,制度不仅有自己的“思维”,能够代替我们做出重大决定,而且...
关键词:制度德育论 有限的制度决定论 制度思维 制度情境 道德—民主能力 “公正团体法” 
学生日常道德行为的逻辑层次及德育方略被引量:2
《民族教育研究》2023年第1期137-143,共7页孙银光 赵舒月 杜时忠 
2021年度共青团中央重点课题“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的机理和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ZD007)的阶段性成果
本研究以学生道德行为的层次结构为核心问题,从社会道德规范、道德冲突情境和道德抉择能力三重基础,以及道德认知加工和情绪加工相互竞争的心理机制,分析学生日常道德行为的逻辑层次。研究发现,学生在不同日常冲突情境中会表现出差异性...
关键词:道德行为 日常生活 学校德育 
从“立国”到“立人”:胡适国民性改造思想的演变及当代启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第6期37-43,共7页雷月荣 杜时忠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制度德育论的建构研究”(18YJA880016);2022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胡适育人思想的演变及其当代启示”(2022W117)。
“立国”与“立人”是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内核的双壁。早年上海求学时期,胡适以“立国”为核心,强调通过教育等“改造个人”的途径,培养出具有现代国家意识的国民。留美及归国后,则以“立人”为核心,倡导个性解放,他试图通过“改造个人...
关键词:胡适 国民性改造 人的现代化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被引量:1
《人民教育》2022年第22期1-1,共1页杜时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宏观层面,道德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国家民族稳定性存在和持续性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力量。微观层面,道德是人之所以...
关键词:立德 持续性发展 人生意义 伦理规范 育人 行为准则 个体成人 宏观层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