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衍松

作品数:8被引量:9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修辞功能俄语不可译性可译与不可译可译性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外语教学》《外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翻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试论翻译的不可逆性被引量:3
《外语与翻译》2004年第3期12-17,共6页杨衍松 
翻译的不可逆性导源于语言的不对称性、文化的民族差异性和话语的多义歧解性。译事之工在于对应、适切与契合。评价译品的准绳应该是“最佳近似度”。
关键词:翻译学 不可逆性 歧义 文化内涵 
隐喻的反用被引量:1
《中国俄语教学》2003年第2期8-13,共6页杨衍松 
隐喻不仅仅是润饰言语的修辞手段和语义衍变的重要途径 ,更重要的是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隐喻的反用是隐喻性话语的一种反常、另类的体式。它通常表现为逻辑的悖谬、搭配的乖常、语义的变异与表意的偏离。否定式的隐喻不仅频频出现...
关键词:反用 逻辑 语义 表意 否定式隐喻 书面语体 口语 认知心理机制 语义结构 意指 功能特点 
换说及其修辞功能被引量:4
《外语研究》2003年第2期9-12,4,共5页杨衍松 
换说 (拉丁语 :periphrasis)是一种十分活跃和富有表现力的辞格 ,是一种避俗求新的变异表达方式。人们在创制换说这种表达方式时 ,不外乎利用相关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心理机制 ,因而借代和隐喻的扩展形式就成了换说结构的两种最基本的...
关键词:换说 相关联想 相似联想 变异表达 俄语 
古老的悖论:可译与不可译被引量:43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第9期51-53,共3页杨衍松 
翻译是一个充满悖论的领域。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就是其中一对古老的二律背反的命题。这一悖论既导源于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同时又植根于民族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矛盾与困难之中。
关键词:悖论 可译性 不可译性 
中俄文字之交:瞿秋白与普希金
《外语与翻译》2000年第2期61-65,共5页杨衍松 
瞿秋白是我国最早研究和译介普希金及其创作的先驱之一。他留下的有关普希金作品的一篇译序、一本史稿和一部译诗,是中俄文字之交史上不朽的传世之作。
关键词:瞿秋白 普希金 俄罗斯文学 文学翻译 《俄国文学史》 
术语的移用被引量:8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第11期8-10,14-57,共5页杨衍松 
关键词:商贸术语 隐喻化 语义的变异 词语 核心义素 修辞资源 变异表达 表达方式 不同语体 特定语境 
俄语分立一格结构
《外语教学》1997年第2期55-57,共3页杨衍松 
俄语分立一格结构杨衍松(湖南师范大学)在现代俄罗斯规范语中,经常可以见到一种较为特殊的词语结构,在形式上与传统的称名组合无异,在功能上与独立的非一致定语相似,表示一种说明或限定关系,可是却与句中被说明或限定的相关词语...
关键词:格结构 名词间接格形式 《中国俄语教学》 修辞功能 现代俄语 表达形式 句法联系 文学作品 前置词 语义联系 
互文性与翻译被引量:36
《中国翻译》1994年第4期12-15,共4页杨衍松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融。前苏联翻译理论家什维采尔在《翻译理论》一书中说:“翻译不仅仅是代码的简单代换,而是从另一种文化的角度阐释原文,以便读者能够领悟。”由此可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深入领悟和...
关键词:互文性 民族文化 翻译理论 契诃夫 文化信息 文化圈 语言意义 译文 寓言故事 翻译过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