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秀丽

作品数:26被引量:11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教育人类学人类学丧葬仪礼随迁子女彝族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教师》《教育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教师减负:日本教师工作强度与工作时间制度的改革之路被引量:9
《比较教育研究》2023年第3期3-14,共12页樊秀丽 王志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学重大课题“‘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生态系统重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VHA220005)。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学校工作方法改革”,以寻求解决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这一问题的对策。日本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界定教师工作范围、减轻教师过多非教学性工作、对教师“工作时间”予以法律规制、改革学校组织运...
关键词:日本教师 工作强度 教师减负 工作时间制度 
从升旗仪式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融合教育路径被引量:2
《西北民族研究》2022年第4期83-92,共10页王志燕 樊秀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工随迁子女文化融合教育的人类学研究”(编号:15BSH062)的后续成果
对于跟随父母流动在城市就学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来说,进入城市学校后,需要一种归属、凝聚和情感的纽带。本文从学校升旗仪式这一日常教育活动入手,借鉴特纳的仪式理论,分析升旗仪式在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学...
关键词:仪式 升旗仪式 农民工随迁子女 融合教育 
突发疫情对随迁子女学习的影响--基于教育生态环境视角的分析
《中华家教》2022年第2期36-44,共9页樊秀丽 王璇 张可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民工随迁子女文化融合教育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15BSH062)的后续成果。
教育生态环境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土壤,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尤为重要。疫情期间的小学生由在校学习转变为居家学习,这一转变给他们带来挑战和影响。为了解随迁子女群体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真实情况,本研究采用微信民族志的...
关键词:教育生态环境 随迁子女 居家学习 家庭环境 个体行为 
在对话中寻求教育学与人类学的融合——基于1954年斯坦福会议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38-46,共9页樊秀丽 张楚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工随迁子女文化融合教育的人类学研究”(15BSH062)的后续成果。
论文围绕教育学学者与人类学学者在斯坦福会议上的对话,通过对话来寻求两个学科的融合。一些教育学学者注意到教育理论与文化实践是相互依存的,人类学学者在研究不同社会与文化中积累了大量的田野资料,并认识到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概念...
关键词:对话 教育学 人类学 融合 斯坦福会议 
异文化的追寻——江渊一公的美国教育人类学研究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74-83,共10页樊秀丽 王志燕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民工随迁子女文化融合教育的人类学研究”(15BSH062)的阶段性成果
美国的教育人类学在人类学确立独立专业地位这一背景下开始起步,阐释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双重性格。江渊一公从美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史入手,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时期。在此基础上,对小规模社会中的文化传递、少数民族教育以及微观学...
关键词:美国 教育人类学 双重性格 文化传递 
“生活教育”视野下的文化融合教育机理——基于北京市随迁子女学校教育的田野研究被引量:1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83-92,共10页樊秀丽 王正阳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农民工随迁子女文化融合教育的人类学研究"(15BSH062)
随迁子女进入城市后,其自身所携带的文化与城市文化相遇、碰撞产生冲突,在其持续过程中,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校开展的生活教育实践,为不同文化群体提供了涵化的条件。运用人类学的理论、概念及研究方法,对北京市一所招收随...
关键词:生活教育 文化融合教育 文化涵化 随迁子女 田野研究 
从行为习惯养成看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基于北京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的田野研究被引量:7
《民族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108-114,共7页樊秀丽 姜方华 张宗倩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农民工随迁子女文化融合教育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15BSH062)的阶段性成果
家庭与学校作为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场域,两者交往互动形成的社会环境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土壤。本文以随迁子女为对象,通过田野研究的方式,回到"教育真实",以随迁子女的行为习惯养成为切入点,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乡土...
关键词:行为习惯 家庭 学校 随迁子女 教育人类学 田野研究 
双向的社会·文化交融——基于北京市随迁子女教育的人类学研究被引量:3
《广西民族研究》2018年第2期90-97,共8页樊秀丽 周宜 王正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民工随迁子女文化融合教育的人类学研究"(15BSH062)
本文讨论的随迁子女的"双向的社会·文化交融"理论表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随迁子女的社会·文化交融具有双向性,且是多种不同维度的双向;第二,随迁子女的社会·文化交融具有对立性,此对立体现于文化融合与文化区隔这对二元结构...
关键词:双向 社会·文化交融 随迁子女教育 人类学 
从“宽松教育”到“去宽松教育”——日本教育改革之一的历史进程被引量:12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28-136,共9页樊秀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农民工随迁子女文化融合教育的人类学研究"(项目批号:15BSH0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追求高学历的升学竞争日益白热化,"教育危机"成了一个处于中心位置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宽松教育"的相应改革。"宽松教育"是针对个人学习兴趣节奏而进行的一种教育,1...
关键词:日本 宽松教育 去宽松教育 
城市中流动的贫困儿童与教育——学校能做什么?被引量:3
《广西民族研究》2016年第4期2-9,共8页樊秀丽 吕莘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农民工随迁子女文化融合教育的人类学研究"(15BSH06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其中,人口流动中举家迁移规模不断增长,同时,流动儿童的数量也持续增长。与之相应带来的问题是流入城市公办学校"流动的贫困儿童"数量的上升。由于户籍制度和政策的限...
关键词:流动的贫困儿童 教育 学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