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

作品数:15被引量:12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知识生产农村大学生大学生学习文化资本本科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高校后勤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现代教育管理》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陪读:从乡野到庙堂的穿越被引量:11
《中国教育学刊》2021年第3期30-35,共6页陈乐 
清华大学研究生“清峰”前置式奖学金“‘无奈之举’还是‘希望之源’:农村‘陪读’的动因、过程与成效——以S镇为例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THQF2018-06)研究成果。
"乡野"和"庙堂"隐喻两种不同的场域:在物理层面,前者象征农村生活空间,而后者象征城市生活空间;在制度层面,前者象征社会结构的下层,而后者象征社会结构的中上层。从乡野到庙堂的穿越,既是物理空间的迁移,也是社会阶层的流动。陪读作为...
关键词:陪读 农村学生 乡野 庙堂 阶层流动 
意识的觉醒:助力农村子弟的教育攀登之旅——基于一项口述史研究被引量:10
《教育发展研究》2020年第23期17-21,共5页陈乐 
家庭条件的窘境或许并非是农村子弟取得学业成功的必然障碍,在某种情境下农村子弟对其家庭条件困窘的感知有可能触发他们发展自我以改变现状的意识的觉醒。这种觉醒的意识或具有文化资本的功用,助益于农村子弟的学业发展和社会流动。然...
关键词:农村子弟 教育 口述史 意识觉醒 文化资本 
准知识生产者:知识生产与自我生产的双重属性被引量:5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年第10期48-53,共6页陈乐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评价体系改革研究”(编号:17JZD056)。
研究生作为准知识生产者具有学生和知识生产者的双重属性,他们既是大学知识生产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也是正在接受制度化研究训练的学习者;他们在参与知识生产的过程中既生产了知识,也生产了自我,即在知识生产的实践中不断发展自我,实...
关键词:大学 研究生 准知识生产者 知识生产 自我生产 
现代大学的知识危机与知识转型被引量:2
《现代教育管理》2020年第10期45-51,共7页陈乐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评价体系改革研究”(17JZD056)。
现代大学面临着诸多形式的知识危机:知识消费主义对知识有用性的诉求,学术绩效主义对知识生产的规制,学科保守主义对知识创新的阻碍等。知识危机既根植于大学自身的知识属性,亦源生于知识转型时代的外部挑战。知识转型表现在诸如从“小...
关键词:现代大学 知识生产 知识危机 知识转型 知识创新 
“先赋”与“后生”:文化资本与农村大学生的内部分化被引量:19
《江苏高教》2019年第8期39-46,118,共9页陈乐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评价体系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17JZD056)
大学生的异质性不仅表现为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也反映在同一群体内部的分化;而"先赋性"与"后生性"文化资本的配给与建构则助力于形塑此种分化。基于"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项目的数据分析,揭示出农村大学生内部分化的某种特征:...
关键词:文化资本 先赋性 后生性 农村大学生 内部分化 
本科教育的起点:康奈尔大学本科写作课的理念与实践被引量:1
《大学(研究)》2019年第7期95-103,共9页陈乐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创始于1865年,由埃兹拉.康奈尔(Ezra Cornell)捐资创建,主校区位于美国纽约州伊萨卡(Ithaca),是“常春藤”盟校之一。[1]与许多私立顶尖高校不同的是,康奈尔可以说是一所“公私合办”的大学。
关键词:大学本科 本科教育 写作课 实践 康奈尔大学 美国纽约州 高校 私立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驱动下研究型大学改革路径研究被引量:27
《高校教育管理》2019年第3期10-18,60,共10页陈乐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7JZD056)
知识的价值边界在知识经济时代被极大地拓展,知识的生产、传递、交换、消费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而伴随着知识经济、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信息技术革命等现代社会的多重特性,知识生产模式正从传统的"模式1"向"模式2"转型。...
关键词:知识生产 模式转型 研究型大学 改革路径 
非结构性难题:社会实践如何促进大学生成长?被引量:2
《大学(研究)》2019年第5期21-33,12,共14页陈乐 
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早已被广泛认知,在国家诸多重要的教育改革、教育政策、教育发展规划中反复强调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教育价值。问题在于,社会实践发挥育人价值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即社会实践是如何促进大学生成长的?以A大学的学生为研...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非结构性难题 成长 机制 
理念与实践:耶鲁大学通识教育写作课之理性探析被引量:18
《比较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32-38,共7页陈乐 
写作课在美国高校普遍是必修性的、制度化的本科课程。基于以耶鲁大学为案例的研究发现:在理念与制度层面,耶鲁对写作课的价值认同已超越了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而达至思维和品质的塑造层面;在课程与教学层面,耶鲁创设了多元多层、小班研...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 耶鲁大学 通识教育 写作课 一流本科教育 
写作研讨:普林斯顿本科生的“前学术训练”被引量:21
《教育发展研究》2018年第17期50-56,70,共8页陈乐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评价体系改革研究(17JZD056)的部分成果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面向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了全员必修的"写作研讨课"(Writing Seminars),并为该课程构建了囊括"观念"(Philosophy)、"能力"(Skill)、"知识"(Knowledge)的"三元三层"学习成果体系,旨在塑造"可迁移的"(transferable)综合性...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写作研讨课 前学术训练 可迁移能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