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佳

作品数:11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辽东学院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日语跨文化交际文化商务日语日语教学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电影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解构《再见歌舞伎町》中的人生百态
《电影文学》2017年第11期151-153,共3页陈思佳 
广木隆一执导的电影《再见歌舞伎町》讲述了在一家情人旅馆里发生的五对男女情人之间的纠葛,以及在此旅馆中所上演的人生百态。本文将详细分析"废柴"店长彻与歌手女友;蛰伏等待诉讼期过去的铃木与康夫;期待回国的应召女郎伊利亚与男友...
关键词:人生百态 现实社会 个体诉求 
关于中日文化四大差异的比较分析被引量:4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52-56,共5页陈思佳 
中日两国在地理上是一衣带水的邻居,一个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一个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成长壮大的发达国家。中日两国文化既有相通之处,也有诸多差异。本文简述了中日文化四大差异的表现,解析了中日文化差异的原因,提出了异中求同、...
关键词:中日文化 差异 比较分析 跨文化交流 
文化导入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1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年第8期66-67,共2页陈思佳 
辽高教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2014年度课题(课题编号:WYYB014193)结题论文
如何在日语教学中自然地导入文化教学,使学生不仅能够流利地表达日语,还能从对象国的文化层面进行思考后进行正确的交流,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日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但现下中国的高校日语文化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多不尽如...
关键词:文化导入 高校 日语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 
商务日语文化教学的思考被引量:5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103-106,共4页陈思佳 陈苏 
商务日语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专业。商务沟通的实质是跨文化交际,因此,商务日语中文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现行商务日语文化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这既有《大纲》、教材等客观情况,也有教师主观方面的原因。对此必...
关键词:商务日语 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 
全球化与中日文化交融的思考与启示被引量:1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13-118,共6页陈思佳 
中日文化交流是一个双向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文化传播的主要流向并非始终如一,而是呈现出发生变换的情形,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日文化交往的主要流向截然相反。因此证明一国文化在国际交往活动所处的位置是主动还是被动、是...
关键词:全球化 文化交流规律 中华文化使命 文化位势差 
大学第二外语教学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被引量:1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15-117,共3页陈思佳 陈苏 
针对目前高校开设的本科生第二外语课时数少、学生起点低、初级入门阶段教学主要以输入为主以及学习效果不佳的现状,本文以大学日语第二外语教学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范式以及如何引导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方面...
关键词:第二外语 日语 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知识 
日语语言表象的岛国农耕文化内因被引量:1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54-57,共4页陈思佳 
文化是语言的基本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封闭岛国自然灾害频繁的地理环境培育了日本顺从大自然、祈求神灵保佑的岛国农耕文化。本文分析了岛国农耕文化在日语语法中的表现:人称代词、称谓、自他动词...
关键词:日本文化 岛国农耕文化 日语语法 惯用句 
在日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15-118,共4页陈思佳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我国的教学运用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特别是在日语教学的运用中。本文分析了这种产生于日本的新的教学方式的特点、作用,开展实施的具体方法,以及它在日语教学中的实施情况。为我国在日语教学中实施研...
关键词:日语 研究性学习 开展 实践 
基于应用能力为本位,走“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之路——高职商务日语教育实训课程设计原理与实施策略浅探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7期8-9,共2页陈思佳 
由于目前传统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数量、规格、质量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对日商业贸易的需求,构建并实施具有我院特点的崭新的日语人才培养实训课程体系迫在眉睫,经过探索,我院正逐步形成了一种基于应用能力为本位,走"工学结...
关键词:应用能力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商务日语学 实训课程 
翻译中“信”与“各有千秋”之我见被引量:1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39-42,共4页陈思佳 
自严复先生提出"信、达、雅"翻译三原则百余年来,此三原则一直在对我国的翻译工作起着指导作用。然而,"信、达、雅"自提出之日起,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就三者是相提并论,还是以"信"为主,亦或根据翻译内容定主次,对此很多翻译工作者都...
关键词:翻译  前提 各有千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