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灵慧

作品数:17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序跋翻译学译者注解文学译介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上海翻译(中英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中国翻译》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社会与科学之间:20世纪30年代度量衡译名论战之实情、实质与实效被引量: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年第7期108-115,共8页方仪力 朱灵慧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末民初译名问题研究”(15CYY007)。
度量衡兹事体大,既为科学之最常用术语,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20世纪30年代,社会各界曾针对度量衡译名统一问题展开激烈论战,论战的焦点并非简单的翻译策略问题,也即从音还是从义的简单选择,亦非译名统一问题,抑或音译名称与比附名称...
关键词:度量衡 译名 正名 科学 知识生产 
官智渐开:光绪、宣统朝之译务与译识
《中国翻译》2021年第6期23-28,190,191,共8页朱灵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晚清译事奏谕与译务译识研究”(项目编号:18YJA7400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清末翻译高潮的兴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以筹防心态到求强求变的转变为铺垫。综理《清季外交史料》相关档案可见,光绪、宣统两朝对翻译费墨颇多,记录了文书翻译、约章翻译、界务翻译、律例翻译和书报翻译等诸多具体翻译事务,大量夹陈清廷...
关键词:清末 外交 译务 译识 官智渐开 
由民间到海外:清末民初来华西人之中国民间文学译介被引量:1
《华中学术》2021年第4期278-289,共12页朱灵慧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代译事奏谕与翻译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9BZS053】的阶段性成果
民间文学是民族认知和民众心理的重要载体,亦是民族共同价值观念的传承。清末民初,来华西人为学习汉语或传教布道,收集并翻译了大量中国民间文学,涵盖内容多样,题材各异,涉及谚语、歌谣、故事等不同类型。从民间收集到译介西传,在民族...
关键词:清末民初 来华西人 中国民间文学 译介 
理论翻译学研究:方向性、主导性与工具性被引量:8
《上海翻译》2021年第5期6-10,F0003,共6页黄忠廉 方仪力 朱灵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研究”(编号:20&ZD312)的成果之一。
理论翻译学是通过反思翻译学理论研究中产生的核心概念、采用的研究方法、构建的译学理论以及形成的翻译学科等,提出关于翻译本质的理性认识,是对翻译学的元反思。本文以元学科构建为宗旨,提出从学科史、元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推动理...
关键词:理论翻译学 学科史 元理论 方法论 
清末民初来华西方学者民间文学译介中的文学观与民俗观被引量:1
《民族学刊》2021年第10期39-45,120,共8页朱灵慧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代译事奏谕与翻译政策研究”(19BZS053)阶段性成果。
清末民初,来华西方学者整理并翻译了大量中国民间文学,包括谚语俗语、歌谣民曲、民间故事等不同类型。在介绍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之时,西方学者通过序言、注释、图像,以及穿插其中的阐述,呈现出对民间文学生活属性、审美价值、中西...
关键词:清末民初 西方学者 民间文学 文学观 民俗观 
言语不通,讯无别故:清代前中期奏折之“译讯”考察被引量:1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128-135,共8页朱灵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晚清译事奏谕与译务译识研究”(18YJA740071)
“译讯”是清代“夷务”处理程序之一,清代前中期的“夷务”奏报中有不少关于“难夷”事务的“译讯”记录,从中可观察到这一时期中外交流与沟通情状。整理细读《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相关奏折可以发现,1811年之前“难夷”事...
关键词:清代 “夷务” “难夷”救助 “译讯” 
“应用翻译学”重构及其文库构想被引量:9
《上海翻译》2017年第3期9-14,共6页黄忠廉 朱灵慧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汉译组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5FYY019)成果之一
"应用翻译学"提出以来,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得到学界一致认同,并在应用文体的翻译研究、翻译学基本理论在翻译领域和非翻译(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其他学科在翻译(学)中的应用研究三个层面取得不同进展。为适应理论研究、学科发展、社...
关键词:应用翻译学 研究态势 重构 文库构想 
林译序跋:注解原作,抑或注解译者?——兼与朱志瑜先生商榷被引量:3
《中国翻译》2017年第3期90-95,共6页朱灵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近代汉译作品序跋的翻译学研究"(项目编号:12YJC740156)阶段性研究成果
朱志瑜在《林译副文本研究:爱国还是爱文学?》一文中提出"林纾不谈翻译"和"林纾既爱国又爱文学,但他翻译的目的却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的观点。本文是与朱志瑜一文的商榷。通过对林纾译作序跋的统计和分析,提出:1)林纾藉由序跋谈论翻译,...
关键词:林译序跋 爱国 文学 译者思想 
译者显身场域与模式——以译作序跋为例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107-112,共6页朱灵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近代汉译作品序跋的翻译学研究"(12YJC740156)
译作序跋是译者显身的直接场域,是译者主体性研究视角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译作序跋的言说内容和方式,呈现译者以注解原作为起点,以译事阐发为矢向,实现不同程度的显身过程。同时指出,"隐身"为翻译之特性对译者的伦理要求,而"显身"则是翻...
关键词:译者显身 主体性 序跋 注解 
编辑的权力话语与文学翻译期刊出版被引量:3
《中国出版》2012年第11期52-54,共3页朱灵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近代汉译作品序跋的翻译学研究"(批准号:12YJC740156)前期研究成果
一、引言新时期以来,我国以《世界文学》《译林》《外国文艺》为代表的外国文学译入刊物,以《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译丛》(Renditions)、《当代台湾文学选译》(The Chinese Pen)为主的民族文学译出刊物,均秉承其各...
关键词:期刊出版 文学翻译 权力话语 编辑 《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文化传播 《译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