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秀军

作品数:16被引量:14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民族精神发展脉络民族精神教育家庭教育教育奠基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北京教育(高教)》《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和谐文化生态下的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培育被引量:5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7年第2期27-31,共5页冯秀军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生成化育、丰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必须适应世界文化大生态的变化,接续文化传统根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
关键词:文化生态 文化传统 先进文化 核心价值体系 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建设”学术会议综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年第2期78-80,共3页冯秀军 
2006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海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建设学术交流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原中宣部副部长徐惟诚、海南省委宣传部部长周文彰、中国伦理学会会长陈瑛、...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 公民道德建设 学术会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 学术交流会 综述 理论与实践 
中国公民教育观发展脉络探析被引量:75
《教育研究》2006年第12期3-11,共9页朱小蔓 冯秀军 
通过对中国公民教育观的发展脉络进行溯源性追寻,可以看到,中国公民教育观与西方公民教育观在公民与国家、社会关系,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等方面呈现相向运动的趋势,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在本体基础、教育机制...
关键词:公民教育观 权利 义务 道德教育 
荣辱观教育中的情感机制
《河北学刊》2006年第5期53-56,共4页冯秀军 
荣与辱是人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产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号情感体验,荣辱观则是人们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或社会评价,在荣辱感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关于荣或辱的理性、系统而稳定的观念。因此,荣辱情感是荣辱观形成的基础,荣辱...
关键词:情感机制 教育需要 荣辱观 自我评价 情感体验 社会评价 价值标准 心理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被引量:13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15-21,共7页吴潜涛 冯秀军 
探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不断推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指导理论的创新,保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正确方向;加强弘扬和培育中华...
关键词:中华民族精神 指导理论创新 制度建设 和谐生活 
家庭教育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奠基被引量:3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6年第9期17-19,共3页冯秀军 朱小蔓 
有学者认为羞耻心是人类道德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始材料之一,而荣辱感似于羞耻心,因此荣辱观教育就成了社会道德教育的最重要基石之一。对于道德教育的主体——青少年来说,如何推进荣辱观教育?家庭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阵地之一,在荣辱观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 荣辱观教育 青少年 社会道德教育 原始材料 羞耻心 
我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改革述评被引量:2
《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第8期80-82,共3页冯秀军 薛德合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发展历程。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发展为主线,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历史沿革与现状进行考察,可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照。
关键词:高校 思想道德修养 课程改革 述评 
家庭教育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奠基被引量:2
《北京教育(高教)》2006年第6期4-6,共3页冯秀军 朱小蔓 
在现代开放社会,青少年正确荣辱观形成的影响源是多方面的,但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成长中具有奠基性作用。中国是一个有着发达的家教文化的国家,挖掘传统家教文化资源,培育良好家风,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对于加强青少年社会主...
关键词:家庭教育 青少年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奠基性作用 中国 
过程哲学与大学之道被引量:3
《河北学刊》2006年第3期36-40,共5页王立志 冯秀军 
康德以二元论立场,通过对科学知识根据的追问,在知识与价值、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康德哲学的魅力在于他对“过程”的分析。怀特海沿着康德的路线,从知识论走向本体论,他把事件看作世界的终极实在,展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过程哲学 现实存有 创造性 至善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价值被引量:2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年第5期9-10,17,共3页冯秀军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明确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和道德标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着...
关键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荣辱观 传统美德 党风廉政建设 科学发展观 道德标准 时代精神 革命道德 社会建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