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

作品数:9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渝西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介词语文课程《现代汉语》分句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宜春学院学报》《当代青年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三点思考被引量:1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76-77,96,共3页朱霖 刘海燕 
教育部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高师汉语教学与中学语文新课程体系的普适性研究 (FIB0 3 0 718)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新颁实验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观念、语文课程的性质等方面,存在值得思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合理理解,有助于“标准”的实施。
关键词:语文 课程 改革 意见 
《现代汉语》与中学语文课程的共生共长——高师汉语教学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普适性研究被引量:2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92-95,共4页刘海燕 朱霖 
教育部教育规划课题-"高师汉语教学与中学语文新课程体系的普适性研究"阶段性成果(FIB030718)
比较《现代汉语》和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二者之间具有较整齐的对应性,但是,这种对应性并没有体现出一种共生共长。《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涉及的方方面面均作了“新”的要求,体现了...
关键词:汉语教学 课程 改革 
试论“为了”及与“为了”有关的结构被引量:3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354-358,共5页刘海燕 朱霖 
教育部教育科研项目"高师汉语教学与中学语文新课程体系的普适性研究"阶段性成果
有人认为 :“为了”在名词性成分前面是介词 ,它和后面的成分一起构成介词短语 ;而在谓词性成分前面是连词 ,它和后面的成分一起构成复句中的一个分句。有些人却认为 :“为了”无论在名词性成分前面 ,还是谓词性成分前面 ,都是介词 ,它...
关键词:“为了” 介词 连词 介词短语 分句 体词性成分 谓词性成分 
“德育”与“德”育——怀特海教育思想对青少年品德教育的启迪被引量:3
《当代青年研究》2004年第3期53-56,共4页刘海燕 朱霖 
怀特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造就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按照笔者的理解,“文化”本身就包含了道德品质的成分,因此,如何培养个体的“文化”,自然涉及到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取舍。传统的道德品质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以...
关键词:怀特海 教育思想 德育 
新形势下的汉语语法教学被引量:2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86-90,共5页刘海燕 朱霖 
重庆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2-GJ-52)。
当前,基础教学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语文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语法教学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因此,高师汉语教学、中学语文中的语法知识教学部分有必要重新定位,需要从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去探求更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感 语文 语言 语法 语法教学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切入点刍议
《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102-105,共4页刘海燕 朱霖 
与过去的中学语文教学相比较,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存在“淡化汉语基础知识教学”的倾向,过分重视“人文教化”作用,这似乎是“极右”和“极左”的两种表现形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避免那种机械、呆板、孤立的“右倾主义”;又...
关键词:中学 语文教学 汉语基础知识 人文教育 逻辑思维 阅读能力 表达能力 
在语段教学中进行语文知识的综合性教学探究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94-99,共6页刘海燕 朱霖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更好地实行"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本文试图探究在语文教学(阅读和写作)中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的综合性教学。也就是要在语段的读写教学中进行字、词、短语、句子等基础知识的综合性教学;在语段的读写教学中进...
关键词:语段教学 语文知识 教学内容 句法 中学 
《现代汉语》(增订二版下册)中的“所”字短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S4期314-316,348,共4页刘海燕 
本文主要对“所”字短语的语法结构进行探讨 :黄伯荣、廖序东二位先生在《现代汉语》(修订二版 )中对此短语定义的阐述、结构的分析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这为我们的教学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此笔者把它提出来进行探讨 。
关键词:“所”字短语 名词性短语 偏正短语 动词性短语 介词短语 主谓短语 文言助词 
简述《水浒传》中“将”的用法被引量:2
《宜春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69-71,共3页刘海燕 
“将”是一个用法比较复杂的词 ,其语法功能可分属不同类别。本文将以近代汉语用例的典型代表———《水浒传》为依据 ,考察“将”在那个时代的所有用法 :作名词、副词、介词、动词、助词等使用 ,为“将”在近代汉语中的断代描写提供依...
关键词:水浒传 名词 动词 副词 介词 助词 实词虚化 "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