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渝

作品数:17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封建礼教祥林嫂学校语文群体心理新民歌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校园心理》《现代职业教育》《文教资料》《新课程(教育学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青少年分离性运动障碍心理咨询1例
《校园心理》2023年第5期362-365,共4页张凤渝 
江苏职业教育学会2021—2022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XHYBLX2021225)。
来访者因反复出现焦虑急性发作,伴自残行为和晕倒1个月,精神专科医院诊断为“分离性运动障碍”。学校咨询师通过家庭访谈、家谱图、循环提问的方法将症状转化为关系,呈现出来访者和妈妈之间分离个体化的核心问题。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增...
关键词:青少年 运动障碍 心理咨询 
青少年强迫症的心理咨询一例被引量:1
《校园心理》2021年第4期383-386,共4页张凤渝 
江苏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XHYBLX2021225)。
采用家庭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对1例18岁强迫症女孩进行了25次心理咨询,联合精神科药物治疗,效果明显。来访者家庭关系改善,改变了核心认知;焦虑情绪改善,强迫症状减轻,恢复了社会功能,完成了青春期分离个体化任务,顺利完成学业,离...
关键词:精神病史 精神科药物 人口学资料 家庭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强迫症 分离个体化 生理缺陷 
祥林嫂悲剧的医学心理学解读
《卫生职业教育》2018年第6期158-159,共2页张凤渝 
封建礼教固然是祥林嫂悲剧中的社会文化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祥林嫂个人的性格和认知因素也很重要。现代社会,还有很多人像祥林嫂一样,走不出自己的观念系统,精神上陷入绝望、恐惧、抑郁中,严重者甚至会自杀。
关键词:祥林嫂 封建礼教 观念系统 医学心理学 
《祝福》中祥林嫂死亡原因的存在主义解读被引量:2
《文学教育》2017年第19期40-42,共3页张凤渝 
封建礼教固然是祥林嫂悲剧中的社会文化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祥林嫂并不是一个坚定的封建礼教维护者。祥林嫂致命的打击是儿子阿毛的惨死。她没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没有力量去面对这样残酷的无常命运。祥林嫂死于生的"意义"一次次丧失...
关键词:封建礼教 祥林嫂 无常 生的意义 死亡 恐惧 
1958年新民歌中的巨人形象分析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32-33,47,共3页张凤渝 
1958年新民歌中夸张的巨人形象耐人寻味。它是在现代化大规模群众运动中,现代共产主义理论和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乌托邦冲动下共谋的结果。共产主义关于太平盛世的现世许诺,经由民歌在日益频繁的群体活动中传播,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乌托邦...
关键词:巨人形象 群体心理 共产主义 集体无意识 乌托邦冲动 
高职医古文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效果分析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第5期114-117,共4页吕泉 张凤渝 刘月娜 吴柯颍 
校级课题<研究性学习背景下高职医古文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W201513)成果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了高职医古文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实施的"三位一体",即通过泛雅教学平台实现"基础阅读、课堂讨论、拓展探究"三个教学环节的整合。现就以学生问卷调查为基础,结合教学过程中的量化考核情况及过程性材...
关键词:高职医古文课程 研究性学习 教学效果 
论萧红小说“散文化”形式中的深刻意蕴
《名家名作》2016年第2期8-10,共3页张凤渝 
萧红小说在语言文字、叙述结构、叙述方式和抒情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散文化”特征.这种形式表现了她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深化了悲剧的审美意义,使作品的悲剧意义超出了个体和时代,更具有普遍意义.
关键词:小说 散文化 意蕴 情感 
高职卫生院校医古文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探讨
《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4期162-163,共2页张凤渝 吕泉 
从高职卫生院校医古文课程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看法并进行了教学实践。高职卫生院校非常有必要开设医古文课程;在教学内容上面不再简单沿用高校教材,编写了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课堂教学采用了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医古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职业情境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案例
《现代职业教育》2015年第1期79-80,共2页张凤渝 
班级常规管理中的重心不能在“班级”上,而应该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只有将每一条规章制度、教师的每一个要求和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相联系,学生才能从内心接受与认同。所以,职业情境创设在班级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关键词:班级管理 教育 职业情境 
1958年新民歌文化研究
《芒种(下半月)》2013年第6期24-25,共2页张凤渝 
一、民间的真伪 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代表了20世纪中国文学民间化大众化的巅峰状态。然而,它一直被认为完全是自上而下操纵的结果,与真正的民间没有关系。有学者认为,"这种由最高权力机构直接发动,自上而下的政治性群众文化运动,充分...
关键词:新民歌运动 文化研究 20世纪中国文学 民间化 巅峰状态 权力机构 文化运动 大众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