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凤

作品数:11被引量:3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翻译中国古诗中国古典诗歌英译唐代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四川戏剧》《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当代文坛》《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更多>>
所获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数字时代的中国古典诗歌传播:国内外网络课程比较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年第2期308-317,共10页王凯凤 
数字时代下,网络课程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传播途径。本文以在慕课平台开设的中国古典诗歌相关课程为研究对象,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三方面对国内外代表性课程进行比较分析,在比照差异和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探究...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 网络课程 数字时代 
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她者操控”——以唐代女性诗作的重写为例
《当代文坛》2014年第6期46-51,共6页王凯凤 
2013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语世界中的唐诗译介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SC13WY15;2013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础研究项目"英语世界唐代女性诗作译介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ZYGX2013J146
"她者操控"是女性主义翻译观针对文本重构提出的概念,倡导译者将女性特质融入译文,以彰显性属差异及其背后隐射的权利关系。在对唐代女性诗作的英译中,"她者"通过补偿、注解与语行视象美三种"操控"手段,构筑了唐诗西传行旅中最具特色的...
关键词:女性主义 翻译 她者操控 唐代女性诗作 
英国汉学家克莱默-宾唐诗英译研究被引量:3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2期104-108,共5页王凯凤 
2013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语世界中的唐诗译介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SC13WY15)
英国汉学家克莱默-宾是唐诗英译格律体派早期核心人物,他在理解唐诗本质诗学特征的基础上以诗性语言赋予唐诗英诗表征,构建唐诗格律体英译经典。虽然他的英译存在文化误读与文学误译,相比其他汉学家"学者式"的英译,他的译诗是唐诗在英...
关键词:克莱默-宾 唐诗 英译 
英语世界唐代女性诗作译介述评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3年第3期273-287,共15页王凯凤 
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2J2D016)阶段成果;2010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意义生成的本体论研究”(项目编号:SC10B055)阶段性成果之一
唐代女性诗作在英语世界走过百年历程,从"依本选课"到对各阶层女性诗作解读,再到女性主义色彩的融入,是唐诗英译创新探索。本文以翔实的材料,对1898年以来唐代女性诗作在英语世界的译介进行梳理与品评。
关键词:唐代 女性 诗作 英译 
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视听说课程教改刍议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17期114-115,共2页王凯凤 
针对大学英语教改中视听说课程的自身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教改举措,以"任务"为驱动,以主题为核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变语言的被动输入为伴有指导任务的理解性输入。
关键词:英语 视听说 改革 
略论比较文学中的变异性研究被引量:1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6期61-64,共4页冯文坤 王凯凤 
把变异性研究引入比较文学之中,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我方"立场,同时也促使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影响研究向重视接受研究或影响与接受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转型。本文从语言、民族国家形象、文学文本以及文化等方面对促使文学...
关键词:比较文学 变异性 文化过滤 
论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野下的翻译过程和译者角色被引量:8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6期76-79,共4页王凯凤 张丽 
本文拟根据斯坦纳提出的"理解即翻译"的论断,具体分析了翻译过程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双重角色——读者和作者(或再作者)及其二者相统一的翻译之结果。作为读者,译者应该理解和阐释原文;作为再作者,译者应该给读者相应的解读和阐...
关键词:理解 阐释 作者 译者 读者 
中国莎士比亚学者的一次盛会——“莎士比亚研究与英语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大写意被引量:2
《四川戏剧》2007年第1期24-26,共3页李伟民 冯文坤 王凯凤 
关键词:莎士比亚研究 学术研讨会 文学研究 英语 大写意 学者 中国 四川外语学院 
翻译研究与文化转向被引量:6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1期90-92,共3页王凯凤 冯文坤 
本文认同语言是建构的,译入语是对译出语之“再”建构。在译文里,没有原本的文化世界,一切意义都是行动者(译者)通过主体间共有意义的解释构成的。这一观念变化应该成为我们反思在翻译研究中左右着我们思维的传统翻译话语本身。
关键词:翻译 翻译研究 文化转向 
中国古诗意象翻译初探被引量:11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25-128,共4页王凯凤 冯文坤 
在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涵义及其翻译困难原因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意象翻译的相关技巧:无文化内涵意象的翻译一般可采用意象保留法,带有浓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意象可使用意象转化法,并以意象解释法和意象省略法为必要补充。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 意象 翻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