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旭红

作品数:13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长治学院外语系更多>>
发文主题:委婉语英语委婉语隐喻隐蔽文化隐喻认知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长治学院学报》《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课程研究》《陇东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网络时代高校外语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新课程研究》2021年第8期19-20,39,共3页梁旭红 
2020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非遗戏曲上党梆子的跨学科研究”(课题编号:2020YY2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我国高校开始广泛借助各种网络技术开展外语教学,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转变了传统教学方式,还能够吸引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然而,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高校外语教学质量,就需要认...
关键词:网络时代 高校外语教学 网络技术 
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动态培养
《陇东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116-119,共4页梁旭红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整体性、突出阶段性。通过应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大学英语的阶段特征,提出大学基础阶段应以隐喻性语言输入为主,高级阶段则以隐喻性语言输出为主。教师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特点设计具体的教学...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 隐喻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 基础阶段 高级阶段 
地方院校英语专业新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以长治学院为例
《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105-107,共3页梁旭红 
针对长治学院2011级英语专业本科新生自主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学新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低,但他们意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习效果有很大作用,力求通过教师指导和自身努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本文最后以阅读课为例...
关键词:地方院校 英语专业新生 自主学习 调查 
英语专业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98-99,共2页梁旭红 朱娅蓉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1YJC740164);长治学院课题项目(2011104)产出论文
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能力,简单来讲,就是培养其发现、理解和使用隐喻的能力。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讲授隐喻理论基础知识着手,逐步扩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和学习深度,使学生提高对隐喻的敏感度,丰富隐喻性表达,深化文化认知,从而促进其隐喻能力...
关键词:隐喻能力 语言能力 培养 途径 
隐喻认知理论建构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琼州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130-131,共2页梁旭红 
山西长治学院2011年度课题项目(编号:2011104)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章在论述隐喻认知理论对词汇教学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基本词汇教学。
关键词:隐喻认知理论 词汇 词汇教学 
《阿甘正传》中美国精神和社会问题解读被引量:3
《电影文学》2011年第23期98-99,共2页梁旭红 
根据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小说改编,荣获第67届奥斯卡六项大奖的《阿甘正传》是好莱坞电影经典中的经典,它通过主人公阿甘的生活历程,从多角度、多方面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资本主义生产快速发展而精神世界却混乱动荡的年代,精神世界的缺失...
关键词:《阿甘正传》 传统家庭价值观 阿甘精神 性别和种族歧视 
文学作品中的隐蔽文化探析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第12期104-105,共2页梁旭红 
隐蔽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其隐蔽性,往往难以被其自身的参与者所识破。文章就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中的隐蔽文化进行个案分析,对文学作品中的隐蔽文化和如何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隐蔽文化 《喜福会》 个案分析 
隐喻中的隐蔽文化研究被引量:2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79-81,共3页梁旭红 
隐喻是文化在语言中的集中体现,是联系语言与文化的纽带,也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将以英语中的隐喻为研究对象,来揭示语言背后隐藏的真正文化含义以及影响改变着这些含义的隐蔽文化。
关键词:隐喻 隐蔽文化 
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及表征被引量:1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9期125-126,共2页梁旭红 
委婉语是一种间接的言语表达方式,是调节、建构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探讨了委婉语在交际中的文化内涵及表征,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文化习俗,减少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关键词:委婉语 文化内涵 表征 
英语委婉语的隐喻认知与语域映射被引量:1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80-82,共3页梁旭红 
隐喻是人们将更为熟悉的事物的特点和结构映射到相对陌生的事物上,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概念结构。本文运用隐喻化词语的认知模式,以英语委婉语为解读对象,以求揭示英语委婉语的隐喻本质及语域投射域范畴及其意义演变情况。
关键词:委婉语 语域映射 隐喻认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