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洪强

作品数:16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书法论书书法教学中国书法美学意义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美与时代(美学)(下)》《美术界》《美术教育研究》《飞天》更多>>
所获基金: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龙道古村石刻楹联的文化意义及当代美育价值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2年第9期50-53,共4页陆艳清 苏洪强 
2021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改工程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美育公选课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2021GJB405);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21年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书法艺术”研究成果。
龙道古村先祖有稽可考为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唐末武将陶英后裔。该村古屋皆镶砌有石刻楹联,这些楹联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书法价值、文学价值。楹联字体书法功夫老到,气格不凡,多有苏轼笔意,亦存黄庭坚和颜真卿之风,带有鲜明的明清之际...
关键词:龙道古村 石刻楹联 文化意义 美育价值 
论书画同源之“源”
《美术界》2022年第2期84-87,共4页苏洪强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美育公选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JGB405)理论性成果。
通过对历代书论、画论相关论题的综合探究,发现书画同源之“源”呈现于三个方面:一是它们的起源思维都是仰观俯察天地运行之所得,乃发乎天道;二是在以“写”为表现手段,而此“写”乃行于内、发于本心的合乎自然之道;三是二者的建构都以...
关键词:书画同源 天道 本心 阴阳 
论书法意象画面显现之差异性被引量:1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53-63,共11页苏洪强 
无论是书法创作,还是书法欣赏,其过程皆为审美体验活动,审美主体美感的产生即是书法意象画面的显现。从创作来看,受制于材料性能、空间环境以及表现能力、情绪变化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书家胸中之象亦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势赋形...
关键词:书法 意象画面 差异性 
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书法艺术与太极拳运动的共同文化皈依
《大家》2012年第7期21-21,共1页苏洪强 
常言道:"书画同源。"又云:"书乐同归。"不仅如此,书法亦与舞蹈、建筑等艺术门类有甚多相通之处,不少学者对它们的艺术语言及美学意义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而鲜有人将书法与武术——尤其是与太极拳文化进行对比观照。书法以抽象的符号表...
关键词:太极拳运动 书法艺术 书法创作 阴阳哲学 生命运动 美学意义 艺术语言 比较研究 书画同源 对比观 
中国书法之“气”赏析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年第6期156-157,共2页苏洪强 
作为形而上学范畴的"气",在中国古代宇宙创化论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命本体的动力。"气"的聚散、摩荡创化了世间万物。一书一世界,书道通于天道,"气"在书法生态环境中与它在宇宙的意义是同等的。"气"格的高下决定着书法的艺术价值之高...
关键词:书法  审美价值 
论大学书法教学中的文化传授被引量:3
《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第5期74-75,共2页苏洪强 
2010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高职高专艺术教育中技术与文化双重维度的教学研究>(编号:2010JGB136)及子课题<高职高专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改课题;项目编号LSZ2010JGB06)阶段性成果之一
书法是艺术,也是文化。艺术是技法与艺术家精神世界的融合,烙有浓重的文化印迹。大学书法教学应将书法的技法与其内在的人文精神相结合,在传授技法的同时,挖掘其中的深层文化内涵,包括作品时代背景、创作情境、阴阳构成(建构规律)、生...
关键词:书法教学 文化 传授 
论书法临创教学中的审美情感训练
《文学教育(中)》2011年第8期96-98,共3页苏洪强 
2010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高职高专艺术教育中技术与文化双重维度的教学研究>(编号:2010JGB136)阶段性成果之一
书法创作不是简单的技术表演,而是一种以文字为载体的审美情感表现。因此,书法临创教学不能仅停留于技术训练层面,而应在进行技术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解读书法的情感意趣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及人文情怀,在创作训练...
关键词:书法教学 审美情感 培养 训练 
中国书法虚实之辨及其美学意义被引量:1
《作家》2009年第12期186-187,共2页苏洪强 
"虚实"源于《易传》的阴阳学说及道家"有""无"学说,阴阳相摩相荡而衍生万物,虚实相生相长建构了书法的审美意象,进而营造书法之意境。书法创作中,虚实的运用有助于丰富审美意象,营造审美情境,造就审美品格,拓展审美外延,扩大审美心理空...
关键词:虚实 书法 意象 审美 
中国书法虚实之辨及其美学意义被引量:2
《书法赏评》2009年第4期23-26,共4页苏洪强 
虚实源于《易传》的阴阳学说及道家“有”“无”学说,阴阳相摩相荡而衍生万物,虚实相生相长建构了书法的审美意象,进而营造书法之意境。书法创作中,虚实的运用有助于丰富审美意象,营造审美情境,造就审美品格,拓展审关外延,扩大...
关键词:中国书法 美学意义 阴阳学说 审美意象 《易传》 虚实相生 书法创作 审美情境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书法
《作家》2009年第8期205-206,共2页苏洪强 陆艳清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传入我国,催生了富有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的"书法主义"。"书法主义"对中国传统书法的全面颠覆与消解,引发了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对书法进行重新定位与深度思考,从而衍生了"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书法主义 学院派 新古典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