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清

作品数:56被引量:385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音译翻译中国英语英语可译性限度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电力教育(中)》《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汉语为目的语的音译:认识演进与规约
《外语与翻译》2023年第2期30-35,共6页刘祥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音译汉化与汉语音译词历时演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2BYY153。
以汉语为目的语的音译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现有研究基本上都围绕这两种特性进行,具有断面探讨和共时总结的特点。以汉语为目的语的音译的认识演进受四种主客观因素规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从“不翻之翻”到权宜之计,从“不可通也”到不...
关键词:以汉语为目的语的音译 认识演进 规约 
利玛窦世界地图译介中的文化适应策略研究被引量:6
《中国翻译》2017年第1期49-52,共4页王佳娣 刘祥清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1YJA740054);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BA388);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4C0262)
本文以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利玛窦绘制的中文世界地图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文化适应策略在其译介中的运用。文化适应翻译策略具体体现在译介形式及术语翻译适应了中国人对天文地理的传统认知,地名的翻译适应了中国人对地名的习惯称谓,地...
关键词:利玛窦 世界地图 文化适应 术语翻译 音译 
论外汉音译的意义关联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87-89,共3页刘祥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音译字选择与音译词规范研究"(11YJA740054);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音译汉化研究"(HN-0029-A)
外汉音译与意义密切相关,表现在:外汉音译本质上是利用假借译音代义,译音汉字选择上无法避开汉字的字面意义,译音汉字认知上遵循汉语使用者的"集体无意识"和外汉音译词使用上的有意利用译音汉字的字面意义等。
关键词:音译 外汉音译 意义 
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十五年(2001~2015)述评被引量:2
《中小学外语教学(下半月)》2016年第6期25-29,共5页刘祥清 
我国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开始于2001年,至今已走过15年历程。15年里,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素质和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
关键词:小学英语 文化教学 
论英汉音译之用字原则被引量:1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96-99,共4页朱桂花 刘祥清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音译用字的规范性研究"(13YBA420)
当前,英汉音译用字不规范的情形主要可分为8种:同一音素或音节用读音不同的汉字音译、同一汉字用于音译不同的音素、同一英语单词用不同数目的汉字音译、同一英语单词音译时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用多音字、用生僻字、使用方言、用有误导...
关键词:英汉音译 用字规范 用字原则 音近原则 简化原则 联想原则 趋同原则 
音译汉化与音译词在汉语中的规范与接受被引量:4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129-133,共5页刘祥清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1YJA740054);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3A15)
汉语中的音译词,因其"舶来"形象与外来色彩,绝大多数要经过汉化和规范之后才能为汉语所接受。音译汉化有各种方式,是音译词规范的基础。因此,音译词进入汉语的基本路径是纯粹音译→音译汉化→音译规范→音译接受,但这一路径并不完全是...
关键词:音译 汉化 规范 接受 
论音译汉字的选择及其修辞功能被引量:5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140-144,共5页刘丽华 刘祥清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3WLH52);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1YJA740054)
音译不仅是一种译音代义的方法,而且可以是语言修辞中常用、有效的手段。由于汉字同音字占优势,音译过程中汉字选择具有灵活性。音译词有赏心悦目、诙谐幽默、时尚洋气等修辞功能。纯音译词和谐音译词各具不同的修辞功能和修辞效果。
关键词:音译 音译词 汉字选择 修辞功能 
论外汉音译的发生与发展
《云梦学刊》2015年第4期140-143,共4页刘祥清 
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音译字选择与音译词规范研究"(11YJA740054);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音译方法的历史发展及其对音译外来词的影响"(13A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由于可译性限度的存在,意译不可能万能,音译应运而生。中国翻译史上,外汉音译由来已久。它历经三次高潮和一次大讨论,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从遭排斥到可接受,从"不可通"到不可或缺,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概括起来就是音...
关键词:意译 音译 发展 
意义转换媒介与意译、音译和形译被引量:7
《中国科技翻译》2015年第2期45-47,共3页刘祥清 
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音译字选择与音译词规范研究"(课题编号11YJA740054);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音译与音译词的社会接受"(课题编号2010YBB292)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章尝试提出翻译的"意义转换媒介"概念,认为翻译的意义转换媒介是译出语文字符号的义、音或形,意译、音译和形译就是以这些意义转换媒介为依据来区分的。意译、音译和形译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不可或缺。
关键词:意义转换媒介 音译 意译 形译 
论音译形式及其丰富与发展--以外汉音译为例被引量:9
《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242-245,共4页刘祥清 
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音译字选择与音译词规范研究”(11YJA740054);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音译方法的历史发展及其对音译外来词的影响”(13A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现有音译形式研究简单重复。文章尝试,根据所选汉字来源将音译分为选用现成汉字音译和创制汉字音译,根据所运用的具体翻译方式将音译分为对应音译、汉化音译、诙谐音译和网语另类音译。文章探讨各种音译形式出现的历史时期和变化、发展...
关键词:音译 音译形式 历史发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