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建忠

作品数:12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海门市能仁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孔乙己作文中学生语文学习穿梭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作文通讯》《语文教学之友》《中小学教学研究》《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语文教学因延展而精彩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2018年第1期36-36,共1页成建忠 
对于课堂延展这种教学方式,现在基本上有两种极端做法。一是课上内容不够,延展来凑,于是文本不挖,荒废主业,延展内容与文本貌合神离;一是课上谈延展而色变,生怕被评价成是非语文、泛语文的表现,于是课后延展练习泛滥。笔者认为延展不是...
关键词:语文 文本 孔乙己 这种 僧判 毒药 长篇小说 象征义 天堂 一间 
遇见
《作文通讯》2016年第4期31-31,共1页秦舒敏 成建忠 
暑假里,外婆家的玉米成熟了,我们一大家子人一起去掰玉米。。从下午开始掰,等到结束时已晚霞满天。我在玉米秆之间穿梭着,寻找有没有哪棵玉米秆被遗漏了。玉米秆比我个头儿都高,一棵棵紧密地靠在一起,里面光线昏暗,我又走得极快...
关键词:玉米秆 玉米田 穿梭 
孔乙己拿起的武器——另眼读《孔乙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5年第10期44-45,共2页成建忠 
人们都认为封建科举制度是吃人的,但并不明确怎样吃人,通过什么方式吃人。余秋雨的《十万进士》中有这样的表述,"科举制度本想对中国知识分子作一番选择的,没想到选择过程变成了塑造过程"。要说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这个塑造过程中心甘...
关键词:《孔乙己》 武器 封建科举制度 中国知识分子 选择过程 吃人 余秋雨 挣扎 
半涩半蜜糖
《作文通讯》2015年第12期30-30,共1页李想 成建忠 
夏,是我最欢畅的时节了。若说春的报信者是迎春花,那么对于我,夏的信使便是我家楼下那棵比我大很多的枇杷。
关键词: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林黛玉教写作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4年第3期44-45,共2页成建忠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香菱学诗》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别于《红楼梦》其他回目中多愁善感、赢弱多病、孤傲尖刻的另类的林黛玉形象,她学识渊博、热情大方、乐为人师、诲人不倦,是一个有灵性,有悟性,有创造性,善教学生写作的...
关键词:林黛玉形象 学生写作 《香菱学诗》 初中语文教材 《红楼梦》 第五册 人教版 人师 
教学环节设计的先与后
《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第8期17-17,共1页成建忠 
前不久,听了一位初二语文教师的展示课,课题是经典篇目高尔基的《海燕》。笔者边听边思:这是有效教学吗?思维达到最优化了吗?到底应该怎样才能让课堂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呢?
关键词:教学环节 设计 有效课堂 语文教师 《海燕》 有效教学 展示课 高尔基 
第一次熬夜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2013年第7期82-82,共1页张馨月 成建忠(指导老师) 
眼睑不由自主地打架,困意像潮水般涌向脑际。钟又不停息地转过了一个满圆,现在上面是三根针重叠的影像:十二点整。用单手支起沉重的头颅,努力睁眼看着面前的白纸黑字,那上面张牙舞爪的几何题似乎在耀武扬威。这是期中考试前一个星...
关键词:期中考试 几何题 自主 试卷 
我的“苹果”
《作文通讯》2013年第6期12-12,共1页龚畅 成建忠(指导教师) 
乔布斯的离世轰动全球,而他却好像还活在我的眼前,因为每当我打开那本厚重又简洁的《史蒂夫·乔布斯传》,总能感受到封面上的乔布斯正注视着我,似乎在向我传递着什么信息。
关键词: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活着就好——读《活着》有感
《辅导员(中下旬)(教学版)》2012年第11期48-48,共1页孙杨易子 成建忠(指导教师) 
看完余华的《活着》,我的脑海里不时回旋着这样的画面:炊烟在农舍的屋顶上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田野上只望得见两个身影——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远处。传来了老人沙哑的召唤声:“福贵,快回家了。”
关键词:《活着》 余华 福贵 召唤 
疾在腠理用“讲”医
《学校管理》2006年第4期14-15,共2页成建忠 
关键词:多元解读 探究过程 寿镜吾 评优课 评讲 祭十二郎文 思维能力 执教者 问题意识 知识传授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