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宝祥

作品数:13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墨子天道天志玄学思想天人合一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龙岩学院学报》《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齐鲁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庄子后学与黄老之学的思想交互——以《庄子·天道》诸篇为中心被引量:3
《齐鲁学刊》2020年第1期18-24,共7页田宝祥 白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黄老道家生命哲学的思想内涵与渊源流变”(18XZX007)。
庄子本人与黄老之学在思想气质上存在差异,不能表明整个庄子之学与黄老之学在思想内容上无所交互,因为在思想史上与黄老之学同期且真正参与百家争鸣的并非庄子本人,而是传承与发展了庄子本人之学的庄子后学。如果说《庄子》内篇中较少...
关键词:庄子后学 黄老之学 天道 无为 
思想史视域下的《鸠摩罗什》与大乘佛学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年第2期309-316,共8页田宝祥 
鸠摩罗什的译经弘法活动,在中国佛教史上无疑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鸠摩罗什不仅阐发了龙树的'中'道思想,还推进了大乘佛学的'空'观思想,这就为千百年来佛学中国化的任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历来关于鸠摩罗什的研究,基本囿于译经...
关键词:鸠摩罗什 小乘佛学 徐兆寿 作家出版社 大乘佛学 《鸠摩罗什》 
从“十论”到“墨辩”——先秦墨学的思想转向及其学术史意义被引量:1
《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1期17-22,共6页田宝祥 
墨学在先秦时期经历过一次意义非凡的思想转向,即由墨子的"十论"转向后期墨家的"墨辩",由政治、伦理转向逻辑、论辩。学界一般以内部分化与外部刺激作为墨学转向的两大原因,然通过《墨子》之文本实可获得第三种解释,那就是"十论"的政治...
关键词:“十论” “墨辩” 墨学流变 名辩思潮 
“天道性命相贯通”——论中国古代哲学的二维结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57-62,共6页田宝祥 唐兴华 
中国古代哲学自先秦发展至今,已形成为一独特的意义系统。这一意义系统主要由两股气质来支撑:一是深沉、饱满、探求生命意义的儒家,二是超拔、洒脱、追求自然价值的道家。儒、道之共性,乃汤一介所谓之"内在超越",其有别于宗教形态之"外...
关键词:道德形上学 主体性 道德性 天道 
“兼别之辨”与先秦儒墨论战的几个诠释维度被引量:1
《管子学刊》2018年第1期58-61,共4页田宝祥 
先秦时期,儒、墨同为显学,墨子批判周、孔,后来的孟、荀又批判墨子。20世纪以来,儒学几经波折,然根基从未断过;墨学不温不火,却亦有复兴之迹象。近年来,儒、墨两家在思想形态上又有新的发展:其一,新儒家内部当中,"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
关键词:兼以易别 仁爱 兼爱 礼力之辨 
十九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理念探析——基于中国古代生态哲学的诠释维度被引量:4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7-10,26,共5页田宝祥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理念与中国古代生态哲学在价值上、认知上最为契合。以儒家"天人合一""生生不息"与道家"天人一体""道法自然"诸观念为核心的中国古代生态哲学,不但能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
关键词:和谐共生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何晏玄学思想探析——以《道论》《无名论》两篇为例
《龙岩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103-107,共5页田宝祥 
何晏的玄学思想以"贵无论"为主,其论著大多佚失,仅以片断之文章留存于世。《论语集解》虽较为完整,但经考证,乃多人合著,故难归一家之言。现存文献材料当中,惟张湛《列子注》中的《道论》《无名论》两篇,较为可靠。《无名论》主要讨论...
关键词:何晏 道论 无名论 魏晋玄学 
墨子“非乐”思想新论被引量:2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26-29,共4页田宝祥 
2015年度首都师范大学学术创新与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计划项目:墨子思想之源出研究
作为百家争鸣时代的"世之显学",墨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梁启超说,墨子是小基督,也是大马克思。墨子思想伟大的地方在于,既被赋予了"天志"的道德律,又有充分的形式逻辑可凭依,这种二元一体的结构看似类宗教,实则更...
关键词:墨子 《非乐上》 “风雅”之乐 “三表法” 
墨子“天志”范畴略论——兼以康德“上帝存在”与黑格尔“绝对精神”视角被引量:1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53-56,共4页田宝祥 
梁启超曾说,"墨子是小基督,也是大马克思"。个人认为,称其是中国的先知最妥。先知不在于预见未来,而在于超越现实,在于对人类命运的关切。既跨越死生和时空,又不脱离世俗和个体。墨子伟大的地方还在于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中国式的绝对精神...
关键词:墨子 “天志” 形上体系 康德 黑格尔 
“援墨解老”与“引墨入道”考论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8期17-20,共4页田宝祥 
纵观整个先秦思想的发展脉络,"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专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1]老子不仅是先秦时代第一个私人写作者,也是整个诸子百家的思想启蒙者。以"天道观"为核心的老子哲学,既影响...
关键词:老子 墨子 “天道” “良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