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作品数:52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女性词评点刘辰翁诗词吟诵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诗歌研究》《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文化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迦陵年表被引量:1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4年第6期24-38,共15页张静 可延涛(整理) 
1924年7月2日(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北京察院胡同二十三号(旧十三号)四合院祖居旧宅的东厢房。1927年父母开始教识汉字,授以四声之辨识。1930年从姨母读“四书”,又从伯父诵读唐诗。1934年插班考入北京笃志小学五年级。始作绝句、文言文。...
关键词:四合院 文言文 插班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从几首小诗谈人文教育
《教育家》2024年第2期11-12,共2页张静 
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能,还是获得一张文凭?曾经有人讲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笔者看来,教育的根本使命就在于塑造“人的灵魂”。可是,随着教育的专业...
关键词:人文教育 教育的本质 一朵云 古典诗词 人的教育 专业化发展 教育功利化 被边缘化 
诗教绵绵传嗣响——中华诗教当代传承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2023年第11期4-7,共4页张静 
中华诗教如何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学生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普及传承,这是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时代之问。中华诗教贵在激发学生活泼感发的心灵,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新技术、新元素,不断探索新的形式多样...
关键词:诗教 传承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诗心何以传——诗教与教诗
《小学语文》2023年第8期4-8,共5页张静 
自孔子提出“诗教”,中华诗教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只有厘清了“诗教”何为,才能真正解答今天我们如何“教诗”的问题。音声之美的带入、意境之美的熏陶、品格之美的塑造是教诗的三个主要层次,而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还有更多层次的...
关键词:诗教 教诗 兴发感动 
诗藻锐初学--从《唐诗三百首》看语文教科书中的古诗
《小学语文》2023年第5期4-8,共5页张静 
《唐诗三百首》是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古代诗歌选本,语文教科书中编选的古诗也具有启蒙、树人的深远影响,二者作为接引孩童学诗的起点,在选诗体裁的考量以及选篇的难易程度等方面既有传承也有发展,都体现出诗教育人的关怀。
关键词:《唐诗三百首》 语文教科书 古诗 
穷源须要识初心——古诗教学初心三问
《小学语文》2023年第2期4-9,共6页张静 
中国的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被喻为中华文化的“芯片”。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选编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词篇目,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不小的比重。教师想要充分发挥古诗教学的培根铸魂作...
关键词: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 阅读教学 古诗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少儿国学》2020年第23期8-9,共2页张静 
"中和"是中国古人最崇尚的一种境界,中国古典诗词也往往体现着和谐、适度地与自然、与人、与社会相处的追求。《论语》评价《诗经》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体现了中和的情感特征和道德、审美取向。历代的中国诗人,继承了这种优良的传...
关键词:诗人王维 中国古典诗词 哀而不伤 乐而不淫 《山居秋暝》 情感特征 审美取向 《诗经》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少儿国学》2020年第21期8-9,共2页张静 
《尚书》里的名言"满招损,谦受益",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品格。一生虚心谨慎的孔子曾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就算有周公那般出众的才能和美好的品德,如...
关键词:泰伯 《尚书》 周公之 虚心 孔子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少儿国学》2020年第19期8-9,共2页张静 
通达,即通晓人情事理,是人生的一种境界,需要很高的智慧。《周礼·地官·掌节》中云:"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也就是说通达是需要以节制为前提的,而文学作品中的理智也往往是感情的节制。顾随先生曾讲:"...
关键词:文学作品 掌节 顾随 
径草踏还生
《少儿国学》2020年第17期8-9,共2页张静 
一个人真正的内心强大,往往不是表现为强势的四处攻击,而更多会体现在处变不惊的顺应之中。辛弃疾曾写有一首《卜算子·齿落》的词,上阕(què)是这样的:"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我们口中都有坚硬的牙齿,...
关键词:卜算子 处变不惊 辛弃疾 舌头 牙齿 柔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