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BAA060012)

作品数:30被引量:15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曾茂林朱成科柳海民李志超林丹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渤海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湛江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学术月刊》《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教育理论中国教育学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教育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及其生成理路被引量:5
《教育研究》2014年第11期8-15,共8页曾茂林 柳海民 
国家社科"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学科)"中国六十年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与教育实践结合的研究"(课题批准号:BAA060012)的研究成果
教育理论生命力表现为研究主体精神生命的创造性冲动,经社会实践建构生成的、反映教育规律的实践力,推动教育理论质性增长的活力。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具有创新力、理论和实践影响力以及具有主流价值取向、影响时间久远等特征。其始于...
关键词:教育理论 富有生命力 特征 生成理路 
重大成就:教育基本理论的创新发展被引量:13
《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33-43,共11页柳海民 王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中国六十年教育基本理论发展与教育实践结合研究"(课题批准号:BAA060012)的研究成果
教育基本理论是教育学研究者依据教育学理和逻辑规则,经高度抽象概括而获得的关于教育活动和教育学发展的一般的、基本的教育认识、主张和思想观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基本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诸多...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以来 教育基本理论 教育理论工作者 教育学研究者 教育实践 教育学发展 逻辑规则 教育活动 
师生相互认知作用下教与学地位转化的形态被引量:2
《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第10期57-61,共5页曾茂林 李方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科2006年度规划基金课题“中国六十年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与教育实践结合的研究”(BAA060012)的系列成果
现有教与学支配地位的研究多持主客体对立或复合主体论观点,后现代主义则认为教学活动中师生是以主体间性关系存在的。从主体间性出发,探究师生相互间的认知及其调控活动,形成对教学活动中支配地位变化的理论认识,更为迫近复杂多变的教...
关键词:相互认知 教与学 地位转化 理论形态 实践形态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外逻辑与求索路径——兼论大教育视野下教育技术学晋升一级学科的逻辑被引量:2
《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第5期24-27,37,共5页曾茂林 
国家社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课题"中国六十年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与教育实践结合的研究"(课题编号:BAA060012);湛江师范学院"e时代教育原理研究与实践"博士专项基金项目成果
教育信息化概念和发展历史表明,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进步是其内在发展逻辑,政府重视和市场驱动是其外在发展逻辑。从大教育学视野看,提升教育技术学学科地位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诉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风...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教育技术学 发展 内外逻辑 
富有生命力教育理论创生过程机理探析被引量:5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5-19,173,共5页曾茂林 
国家社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课题"中国六十年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与教育实践结合的研究"(BAA060012);项目负责人:柳海民
富有生命力教育理论的创生源于研究者解决问题的冲动。研究者将解决问题中形成的新认识,上升为建构个体教育理论精神生命的新概念和原理,由此演绎出蕴含个体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当其公开出版后,借助研究共同体和实践群体的不断深化、拓展...
关键词:教育理论 生命力 创生 学理 机制 
教育场视野中的教育技术原理被引量:3
《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第9期25-28,共4页曾茂林 
国家社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课题"中国六十年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与教育实践结合的研究"(编号:BAA060012)的研究成果之一
教育技术构建的信息化环境,具有教育场的特性。运用教育场耦合原理,研究教育与技术的关系,能体现出多层次、多方面相互作用以及动态生成的特征。在一定条件下,教育技术提供的信息能量与师生认知心理、利益需求之间,以耦合为基础形成纵...
关键词:教育技术 耦合 共振 周期 原理 
论教育理论生命力及其结构样态被引量: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61-165,共5页曾茂林 何宏俭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BAA060012)
教育理论不仅像有机体那样具有适应环境的进化特性,在创生中表现出从初生到成熟,不断发展的外部生命力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其文本中蕴藉了研究者赋予其内在价值、情感和智慧等精神生命力量。由于教育理论创生背景和创建者的学识差异,由...
关键词:教育理论 生命力 结构样态 
建构理论与实践对接的中层教育理论被引量:3
《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第10期28-31,共4页曾茂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2006年度课题"中国六十年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与教育实践结合的研究"(项目编号:BAA060012)研究成果
处于基础理论与教育经验之间的中层教育理论,是基础理论与教育实践对接的桥梁,它具有演绎生成、归纳提升及归纳与演绎交互作用创生三种路向。根据中层教育理论对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向,中层教育理论可划分为学科中层教育理论、地方中...
关键词: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中层教育理论 
新中国教育理论研究转向深层成因剖析——以“教育与人的发展”研究为例被引量:3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141-145,共5页曾茂林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课题(BAA060012)
建国以来教育与人的发展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人的研究,人的发展内涵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研究,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设计的各类教育研究四个方面。通过分析影响这四个方面研究进路的因素,挖掘形成建国以来教育与人的发展研究进路的根源,...
关键词:新中国 人的发展 教育 理论 转向 
逆向选择:博弈论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困境
《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12期55-57,共3页李志超 朱成科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一般课题(BAA0600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各种社会力量竞相博弈的结果。当下我国课程建设之所以出现“逆向选择”的路径依赖,在于价值取向的法理单一化、知识建模的片面发展、自我价值的“自行贬值”。以回到原点为旨趣,寻求由冲突到妥...
关键词: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逆向选择 博弈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