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8JJD880238)

作品数:16被引量:20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孙杰远徐莉吴晓蓉李春霞刘德怀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当代教育与文化》《复旦教育论坛》《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共生教育文化黑衣壮人类学考察教育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教育人类学考察被引量:14
《民族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10-14,共5页吴晓蓉 张诗亚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研究"(课题号:08JZD0027)子课题"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的国际比较"阶段性研究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南地区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研究"(课题号:08JJD880238)阶段性研究成果
运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对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发展规划等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分析了实施历程中的成效与问题。借此论证了其在保持民族文化的延续性与连带性、实现多元文化...
关键词:民族文化进校园 位育 文化位育 
教育人类学应用之问被引量:3
《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第1期5-10,20,共7页孙杰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度重大项目"西南地区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研究"(08JJD880238)阶段性成果之一
教育人类学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教育人类学的应用在民族研究、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等方面产生了丰富成果。从对成果的梳理来看,我国教育人类学还存在着学科建设薄弱和应用不强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当代社会背景,指出了教育人类学...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 源起 应用研究 时代诉求 
共生理论观照下的教育范式被引量:94
《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50-54,共5页吴晓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南地区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研究”(项目批准号:08JJD880238),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民族文化为基础,促进多媒体汉语学习研究”(项目批准号:10JJD880015)的研究成果
当下,教育的"非共生态"促使人们关注共生教育。共生系统具有目的性、整体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在教育过程中,个体与自然、与文化、与社会,以及与自身的共处,自然地协调了各种关系,共生是教育旨归达成的充要条件。
关键词:共生 共生教育 教育范式 
论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被引量:61
《教育研究》2010年第12期51-55,共5页孙杰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度重大项目"西南地区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研究"(项目批准号:08JJD880238)阶段性成果之一
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以人与自然、人与文化、文化与文化的和谐共生为旨归,充分理解自然资源和人文生态及其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紧密关系,将自然与人文的独特基因融入现代化的潮流,以自然与人文共生场域滋养人的发展,继而促进与改善自然、...
关键词:自然 人文 共生教育 
共生教育:文化失衡下的应然选择——那坡县黑衣壮族文化的人类学考察被引量:4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5-8,共4页孙杰远 李运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度重大项目"西南地区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研究"(08JJD880238)
生活在广西那坡县的黑衣壮族,在严峻的环境里创造了精彩的黑衣壮文化。然而在外力影响下形成的功利化取向使他们陷入了生态恶化与文化失衡的困境,因而应结合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从培养人入手,实施以共生为价值取向的共生教育,达成人...
关键词:黑衣壮文化 文化失衡 共生教育 
民族习俗中女性参与的社会性别观察:雨卜苗族村寨的个案被引量:1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第4期15-20,共6页徐莉 梁小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教育公平与女性观照:少数民族教育中的女性参与研究"(07JA88002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度重大项目"西南地区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研究"(08JJD880238)阶段性成果
民族习俗是规约个体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折射出特定民族、特定文化对男性、女性的社会性别期待。苗族传统习俗中的女性角色主要表现为生产生活习俗中的主内者、宗教礼仪习俗中的局外人以及恋爱婚姻习俗中的等待者。苗族习俗中...
关键词:民族习俗 女性参与 社会性别 
本主崇拜中的生产知识教育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第4期21-24,共4页陈继扬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度重大项目"西南地区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研究"(08JJD880238)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主崇拜是云南大理白族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也是典型的"地方性知识"。农耕性是本主崇拜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农事成为整个族群最为关注的事务。农时的安排、生产资料的协调、农业生产知识的传授交流是获得好收成的必需条件,本主崇拜中含...
关键词:本主崇拜 生产知识 教育功能 
多民族语言文化的共生与传承危机——以广西那坡县为例被引量:11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第3期7-10,共4页孙杰远 李玉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度重大项目"西南地区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研究"(08JJD880238)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那坡县境内生活着壮族、汉族、苗族、瑶族、彝族。那坡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形成了多民族语言共生共存的状况,并具有丰富和谐的多民族语言文化,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流失的危...
关键词:民族语言文化 共生 传承 危机 
达文黑衣壮人“保命保福”仪式的教育人类学探析被引量:7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75-79,共5页徐莉 李春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度重大项目"西南地区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研究"(08JJD880238)阶段性成果之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公平与女性观照:少数民族教育中的女性参与研究"(07JA880026)研究成果
广西那坡县达文屯黑衣壮人的"保命保福"仪式,包含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大层面,具有象征性与实用性两大功能。仪式折射出黑衣壮人关于人与神、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体察和信仰,同时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种人与社会以及人与...
关键词:黑衣壮人 保命保福 仪式 
传统节日在基础教育中的课程价值研究被引量:5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80-83,共4页王枬 黎天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度重大项目"西南地区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研究"(08JJD880238)阶段性成果
基于对传统节日课程相关概念的解读,分析了发挥传统节日课程价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课程学习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对课程价值的实现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教师课程的实施能力、课程资源的后续开发及如何辩证...
关键词:传统节日 基础教育 课程 价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