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WW013)

作品数:6被引量:4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海军彭劲松熊云甫张杨莉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文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上海翻译(中英文)》《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陵学刊》《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聊斋志异》英语世界译介传教翟理斯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历史文化语境与翻译——以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为例被引量:8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135-138,共4页彭劲松 李海军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9BWW013);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10B705);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WLH35)
翻译受到译者所处历史文化语境的影响;译者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贯穿翻译的全过程。首先,翻译选材同样受译者所处历史文化语境的制约。其次,译者对翻译策略的取舍同样受译者所处历史文化语境的制约。以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翻译...
关键词:翻译 历史文化语境 翻译选材 翻译策略 
英国文学名著鉴赏中的发散思维培养——以斯宾塞《仙后》为例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99-103,131,共6页张杨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斯宾塞<仙后>与英国中世纪文艺复兴文学传统"(项目编号:09BWW013);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斯宾塞<仙后>第一;二;三卷研究"(项目编号:09C713)
论文以斯宾塞《仙后》为例,从"一文多思"法的角度,探讨文学作品中的发散思维的培养。即1.运用新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鉴赏文本,启发学生从文本与社会历史宗教背景的角度来启发思维;2.运用原型批评的研究方法鉴赏文本,从文本与文化传统的...
关键词:斯宾塞 《仙后》 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 
描述翻译学:发展轨迹及理论创新被引量:8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50-53,共4页彭劲松 李海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WW013);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0WLH35)
描述翻译学是针对传统规定翻译研究不足而发展的一种翻译研究范式,发轫于上世纪50年代,初步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于上世纪90年代取得蓬勃发展。描述翻译学认为翻译就是在目的语文化中以翻译面貌出现或是被(目的语读者)认为是翻译的一切话...
关键词:描述翻译学 研究范式 翻译规范 
传教目的下的跨文化操纵——论《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最早译介被引量:16
《上海翻译》2011年第2期78-80,共3页李海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斯宾塞<仙后>与英国中世纪文艺复兴文学传统"(09BWW013);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聊斋志异>英译研究"(10B705)部分成果
郭实腊是第一个拉开向英语世界译介《聊斋志异》序幕的人。当时"西强中弱"的历史文化语境以及郭实腊的传教目的决定,他在翻译过程中会对原文实施跨文化操纵。具体操纵手段表现为:将《聊斋志异》塑造成一本宣扬"异教信仰"的书籍、大幅改...
关键词:郭实腊 《聊斋志异》 传教 跨文化操纵 
翟理斯与《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被引量:14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82-85,共4页李海军 彭劲松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斯宾塞<仙后>与英国中世纪文艺复兴文学传统"(09BWW013);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聊斋志异>英译研究"(10B705)资助
英国著名汉学家翟理斯在《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首先,他于1880年翻译出版了《聊斋志异》首个英译本,该译本出版后在西方代表蒲松龄达一个世纪之久,成为《聊斋志异》的经典英语译本;其次,他在自己编撰的...
关键词:翟理斯 《聊斋志异》 英语世界 经典化 
20世纪西方莎士比亚评论中的传统与文体研究
《武陵学刊》2010年第2期87-92,共6页熊云甫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斯宾塞<仙后>与英国中世纪文艺复兴文学传统"(09BWW013)
20世纪西方莎士比亚戏剧传统研究的代表人物布里奇斯和哈贝奇关注莎氏的观众问题,许金发现莎剧人物性格矛盾的问题,斯托尔从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舞台传统出发来研究莎士比亚;布拉德布鲁克、博伊斯和巴坎等则致力于莎士比亚与伊丽莎白时...
关键词:莎士比亚评论 戏剧、诗歌和思想传统 语义和意象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