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研究》

作品数:4485被引量:15800H指数:39
导出分析报告
《民族教育研究》
主办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最新期次:2025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民族教育民族地区民族院校少数民族教育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作者:吴明海常永才苏德万明钢张诗亚更多>>
发文机构:中央民族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拔尖创新人才的嵌入型培养方式
《民族教育研究》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周海涛 郝薇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3YFC3341300)的阶段性成果。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支点,亟须健全完善拔尖创新人才选育理念全面融合、教育资源多方统筹、主体活力多维激发的嵌入型培养方式。本研究从嵌入型融合培养理念、嵌入型教育资源、嵌入型主体活力三个方面着手,针对现...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 嵌入型培养方式 培养理念 教育资源 主体活力 
高校大学生创造力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基于北京J大学的实证分析
《民族教育研究》2025年第1期62-70,共9页白华 李庆丰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本科生学习成果的增值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22YJC880002);中央民族大学2024年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KC2412)的阶段性成果。
创造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素质,大学生创造力包括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人格两个方面。通过对北京某高水平工科大学在读本科生的抽样调查,共获得8257份有效问卷,利用潜在剖面分析(LPA)探讨大学生创造力发展分型,以寻求大学生群体的异质...
关键词:大学生 创造力发展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人格 潜在剖面分析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民族舞蹈拔尖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与路径选择——以中央民族大学“尖子计划”为个案
《民族教育研究》2025年第1期71-80,共10页马云霞 周乐 
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理念下民族舞蹈拔尖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080007)的阶段性成果。
新文科建设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和构建中国特色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为民族舞蹈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尖子计划”为个案,探讨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民族舞蹈拔尖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成效...
关键词:新文科 民族舞蹈拔尖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路径 
新高考生源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以高考改革省份A省为例
《民族教育研究》2025年第1期81-95,共15页南晓鹏 
中央民族大学2023年新进教师科研能力培育计划项目“新高考生源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4XJJS11);教育部委托课题“第二三批省市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实施跟踪与评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良好的学习适应性是大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新高考实施选择性考试科目,给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专业匹配度带来挑战,有必要对新高考生源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进而提出提升的对策。研究发现...
关键词:新高考生源大学生 学习适应性 选考科目 影响因素 作用机制 
论民族地区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实践方略
《民族教育研究》2025年第1期96-103,共8页赵荣辉 韩大林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西部项目“蒙古族传统劳动教育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BAX220340)的阶段性成果。
民族地区劳动教育承载着独特的育人使命。如何结合区域实际,确立合理的价值取向,明确恰切的实践方略,真正发挥民族地区劳动教育的育人效能,是不可规避的现实教育问题。本研究以民族地区劳动教育为切入点,针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民族地区 劳动教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劳动共同体 
新时代干部教育的价值与实践路径完善
《民族教育研究》2025年第1期104-113,共10页洪雷 
中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招标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教育研究”(项目编号:JDY23019)的阶段性成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新时代干部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重要着力点。新时代干部教育的“五位一体”功能,分别从精神认同、物质支撑、民生福祉、制度机制、绿色根基等方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
关键词:新时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干部教育 “五个认同” 
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地区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理性构想
《民族教育研究》2025年第1期114-121,共8页达万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青海藏区乡村教师口述史研究(1949年至今)”(项目编号:BMA20004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具有融合共同的文化实践、彰示集体的价值原则、蕴蓄群体的精神力量和联系共同体发展的“因”与“果”之本质规定性。这种本质属性赋予了“教育家精神”作为共享文化,为中国教师共同体提供共同的文化纽带,联结...
关键词:教育家精神 民族地区教师 文化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师MPCK、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青海省28所初中学校的研究
《民族教育研究》2025年第1期122-130,共9页张廷艳 谭洋 董宇航 朱丽梅 
国家教育考试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破‘唯分数’的考试评价模式构建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GJK2021014);宜宾市双城协议保障科研经费重大科技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NDX2022020022)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学生学业成绩是直接反映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而教师知识水平与课堂教学实践又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青海省28所初中学校的54名数...
关键词:民族地区 数学教育 MPCK 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学业成绩 多层线性模型 
教师的技术采纳可否赋能高质量学习?——西藏城乡课堂的图景差异
《民族教育研究》2025年第1期131-142,共12页龙彦文 吴瑞林 贾常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西藏地区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BMA210045)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数字化是民族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突破口,教师是调和技术与教学,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本文立足西藏基础教育城乡课堂,调查教师的技术采纳状况及其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通过多层次模型分析发现,整体上,教师的技术应用程度较...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 技术焦虑 学习质量 课堂互动 城乡数字鸿沟 
群际接触类型和共同体情境启动影响民族地区中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以侗族中学生为例
《民族教育研究》2025年第1期143-155,共13页龙娟 方燕红 张积家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委托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以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语言的群体间偏差范式和启动范式,考查民族地区中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两个实验均发现,被试在描述本民族的消极行为时,启动条件并未影响语言的抽象程度。实验2发现,在无关启动条件下,在...
关键词:群际接触类型 共同体情境启动 群体认同 语言的群体间偏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