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有色一中

作品数:56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汪自云赵清波张玉婷张军莉刘小畅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主题:英语不等式短文改错题短文改错四面体更多>>
发文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小学实验与装备》《地理教学》《中国校外教育(中旬)》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中物理热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剖析被引量:1
《高中数理化》2021年第S01期96-96,共1页胡旭光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受实验器材的限制,和力学、电磁学等物理知识相比,学生对热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吃力.对于热学问题的探究,往往需要学生透过文字创设情境,依靠思维进行推理,很难通过动手实践形成直观的印象,这导致学生在解决热学问题时...
关键词:高中物理 知识的理解 气体体积 动手实践 实验器材 解题技巧 物理知识 理想气体 
众志成城 共同抗疫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2020年第5期58-60,2,共4页李嘉琪 余红珍(指导) 
我出生于黄石,并在这里长大,16个春夏秋冬,我习惯了这里的普通和安宁,对于书本里记载的那些灾难,触目惊心的数字,只会有些许感慨,但并未有深刻的体悟。我以为我们一直会这样平静地生活着,可是在2020春节前夕,新型冠状病毒像一张大网迅...
关键词:钟南山 
构建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19年第3期00252-00253,共2页刘亚兰 
新课程改革已在中国实施运用了十多年。本文就如何构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对策做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英语 有效教学 策略研究 质量教育 
探究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新东方英语(中学版)》2018年第6期173-173,共1页刘倩男 
阅读在一门语言类的学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在当今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的阅读也是决定英文成绩的关键,所以高中时期的英文阅读是当今英文教育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英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学生英文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的培...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有效性 
用艺术点燃激情——针对后进生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2017年第8期49-49,共1页蔡梅川 陆萍 
课堂教学是科学的艺术。对于后进生的课堂而言,学生学得怨声载道,甚至完全厌学;教师教得也极其痛苦。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如何充分地挖掘和发展后进生的学习潜能?巧妙地采用课堂教学艺术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课堂教学 艺术 主体 激活 
再也没有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6年第12期45-45,共1页喻煦云 
又到了十一月,那鸢尾现在会是什么样呢?怕没时间照顾我最爱的鸢尾花,便将它送了人。再也没机会看到它了……那年,我发现了这鸢尾;那年,我把这鸢尾带回了家;那年,我找到了一个漂亮的花盆种上它。
关键词:中学教育 语文 阅读 鸢尾花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语法编排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中学生英语》2016年第48期40-40,共1页张玉婷 汪劲松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语法项目编排采用的是循环式,语法渗透到语篇教学和任务中,强调语法习得的语境化。教师在运用该教材时,发现语法教学的操作中尚有不少问题。高中阶段正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是对以前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延伸和拓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材 现行教材 人教版 语法教学 
青青薄荷
《文学教育(中)》2016年第11期182-182,共1页喻煦云 
那年初夏的薄荷叶。 还记得那年初夏,几场大雨过后,我们送外公回到老家,也把他生前在夏天最喜欢的薄荷草从老家带了几棵回来,除了外公,我们对薄荷茶都没有那么感兴趣,或许,外公习惯的是那晒干的薄荷草开水冲泡过后沁人心脾的清...
关键词:薄荷 外公 茶都 初夏 味道 家乡 
“抛给”与“拿来”——浅谈语文教学与“拿来主义”被引量:1
《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第5期123-123,共1页石红 
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提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对待文化是如此,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师们"送来"或"抛给"的太多了,长久下去,学生如何懂得"拿来"的重要性呢,因此,认为语文教学也应该坚持"拿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 “抛给” “拿来” 自主选择 创新意识 
学文言文要学什么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6年第7期67-68,共2页陆萍 
文言文作为一种时代久远的书面语,已经用得越来越少。高中学生对文言知识积累得不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们总有一种挫败感,在考试中文言文部分得分难,因此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了排斥。有学生说:我能不碰它就尽量不去碰它...
关键词:文言文 高中学生 知识积累 书面语 挫败感 学习 考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