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化写作

作品数:18被引量:4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卉林岩向荣沈河清肖敏更多>>
相关机构:江汉大学渤海大学榆林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美与时代(美学)(下)》《求索》《江汉学术》《教育研究与评论》更多>>
相关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诗学推助与情感转向:寓直诗歌的古今演变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4年第7期4-9,共6页龙飞宇 
寓直即宿署当值,是官员需要履行的一项政治职务。相关创作最早见于南北朝,至初盛唐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书写模式。一方面,寓直诗的主流情感表现是体写皇恩与鸣盛颂圣,这成为公领域写作的基本范式;另一方面,由于寓直期间生活略显枯燥无趣,...
关键词:寓直 情感表现 公私领域 日常化写作 郎署诗学 
劝君莫畏写作难——“教师教育写作日常化研究”叙事报告
《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年第1期61-68,共8页黄建初 
针对教师“做”易“写”难的困境,提炼助力教师日常化写作的基本路径:开设教育写作课程,敦促教师不间断地积累运用素材,组织教师阅读相关的教育经验、理论文献。考证研究成效,强调把亲身经历的教育故事写出来;寻求外因介入,在做中学,有...
关键词:教育写作 日常化写作 教师培训 写作课程 写作方法 
温情与和解——杨军民小说创作简评
《朔方》2020年第7期131-135,共5页火东霞 
日常化写作是中国文学进入21世纪的特殊文学景象,也是以"70后"为代表的作家主要写作特征。与以"50后""60后"为主要写作群体的先锋文学强调与现实的冲突、抗争、质疑、反思不同,"70后"作家的写作往往通过自然、常态生活的呈现来获得生活...
关键词:先锋文学 改造国民性 启蒙作家 日常化写作 写作特征 和解 碎片化 小说创作 
浅谈“部编版”初中语文“读写共生”日常化写作的实施途径
《师道(教研)》2020年第6期103-104,共2页王敬璐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老强调了语文教材的示范作用。为了改善学生写作时无话可写、语言过于平实的境况,根据“部编版”教材“读写共生”写作教学的主张,在...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 初中语文 实施途径 语文教材 读写共生 举一反三 部编版 写作教学 
理想家园的营造——于坚《建水记》解读被引量:1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41-47,共7页石健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云南现当代游记文学研究”(2019J0722)
于坚的《建水记》,可以视为对理想家园的营造。在对传统文化的守卫中,体现出鲜明的反现代性倾向,有过于理想化之嫌。而大量对于西方哲人的引用,既使宣讲意味浓厚,又消解了珍视传统文化的意义。不过,当回归到日常化写作方式,《建水记》...
关键词:于坚 《建水记》 理想家园 反现代性 日常化写作 复调 
追忆逝去的乡土——评湖北诗人李强的诗作《回到从前》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9年第2期78-79,共2页陈璞 庄桂成 
武汉市黄鹤英才(文化)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70321-04)
湖北诗人李强的《回到从前》组诗作为一首带有浓郁自传性的作品,诗人以贴近生活的日常化写作,描写了乡村生活的细节,将诗人儿时的纯真、感激乡土的恩情、今昔对比的思考作为诗歌的美学意义来开掘。通过选取诸多带有乡土气息的诗歌意象,...
关键词:李强 日常化写作 乡土情怀 寻根主题 
一个北宋退居士大夫的日常化写作——以苏辙晚年诗歌为中心被引量: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89-102,共14页林岩 
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南宋落第士人与地方社会--以两浙路为中心"(12JDNS03YB);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
苏辙晚年诗歌向来少有学者予以关注,然而通过对其作品的细致研读,我们却发现其呈现出一些迥然不同的特质。通过在诗题中标注日期,苏辙赋予了自己的晚年生活以一种严肃的意味;而诗歌中对于天气的关注,却揭示出他晚年依赖于田产收入的现...
关键词:苏辙 晚年 日常化写作 退居型士大夫 
日常化写作的纵深与“风景的发现”——论李强诗歌的抒情构成被引量:2
《江汉学术》2017年第2期57-61,共5页肖敏 
在当代诗人群体中,有一部分诗人以自身的持续创作实践着其早年的诗歌梦想,他们的创作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某些可资探讨的话题,而李强正是其中的一位。1980年代的文化气脉浸染到了李强诗歌创作的各个阶段。诗人笔下有对道义...
关键词:李强 《萤火虫》 日常化写作 情绪表达 
张爱玲散文《流言》都市意识研究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1X期32-33,共2页刘俊红 
张爱玲散文《流言》富于现代性的苍凉美学,自成一格,对散文语言题材的开阔确有新境。于其中,能看到上海这个有着极其特殊地理位置和社会文化的都市对张爱玲散文日常化写作极为重要的影响,并从中体味到其精粹;能捕捉到上海人,尤其是上海...
关键词:上海 日常化写作 物欲 张爱玲 女性意识 都市意识 
道德理想与“疾病”叙事的融合——论东紫的日常生活写作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144-146,共3页张仲玮 
70后作家东紫善写日常生活,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每成精品,尤其是《春茶》获得"人民文学奖"后,她的作品就更加受到读者的关注。其实,东紫的日常写作与底层写作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日常化写作关注的是生活,是用一种平视的姿态关注平凡人的...
关键词:日常生活 底层写作 “疾病” 道德理想 叙事 日常化写作 文学奖 凡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