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惯用句

作品数:30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郑宇超李维佳米丽萍刘仲微张朝晖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东南大学韶关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科技翻译》《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时代教育》更多>>
相关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惯用句误用研究被引量:1
《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2018年第1期195-203,共9页李维佳 
生态语言学着眼于语言生态以及语言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一门将语言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运用生态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可以解释一些语言学问题或语言现象。语言中的成语(日语多称为'惯用句')产生于日常生活,并广泛...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 日语惯用句 日语生态 整体性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日语惯用句翻译的归化与异化被引量:2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年第11期104-105,共2页董丹丹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入手,结合惯用句的文体特色和语用特征,通过一组关于日语惯用句译文的分析,探讨归化和异化翻译法在惯用句翻译中的应用原则。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日语惯用句 归化 异化 
从句法结构角度浅析日语惯用句的分类
《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5期218-218,共1页柴子倩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发展,语言的交流愈发重要,为了语言表达形象地道,学习惯用句的重要性也愈显突出。本文从句法结构角度,将日语惯用句进行分类,并得出因其需要助词连接,结构固定性较高的结论。
关键词:句法结构 日语 惯用句 分类 
从功能对等理论考察日语惯用句的翻译——以夏目漱石《心》为中心
《青年时代》2016年第13期25-26,共2页李静 
随着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两国陆续在多个领域都有交集,文化方面自然也会有所接触,而笔译是中日双方文化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环境和笔译者水平的差异,导致翻译的作品参差不齐.本文将引入奈达对功能对等理论。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笔译 中日文化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探析日语惯用句的汉译问题
《科学中国人》2015年第8Z期169-,共1页张建宇 刘雅婧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学领域中的两种翻译策略,它们从跨文化交际层面发展了翻译理论。日语惯用句中包含着许多日本民族所固有的语言文化特征,因而如何对其进行恰当地汉译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探析日语惯用句的汉译问题。
关键词:归化 异化 日语惯用句 翻译 
汉语和日语惯用句之比较——以与动物有关的成语为例
《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42期228-230,共3页张敏 方峥炜 
随着中国与日本交流越来越频繁,在中国学习日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日本,学习中文的热情也很高涨。自古以来,中国的汉语与日语文字之间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日语从五十音图到各种短语表达,都借鉴了汉字,深受汉语的影响。因此,学习日语的中...
关键词:日语 中语 惯用句 比较 
有关“目”日语惯用句之考察被引量:1
《林区教学》2014年第7期47-49,共3页宋水英 
日语有很多与五官相关的惯用句,其中"目"相关的惯用句排在首位。含有"目"的惯用句表达除了包括其最基本的意思"看"之外,还能表现一个人的辨别能力,身体状况,个人丰富多彩的情感、感受以及经验、运气等内容。掌握有关"目"的日语...
关键词: 惯用句 眼神 感情 
日语惯用句的认知语义研究——试探惯用句的比喻认知理据
《德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5-8,共4页张伟 李庆祥 
惯用句是日语的一种固定语,具有丰富的比喻义,比喻性是日语惯用句的本质所在,特别是其隐喻、换喻和提喻意义是认知语义研究的重要内容。隐喻等比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对人类认知事物、事物概念的形成、语言意义的生成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惯用句 认知语义 比喻 理据 
论汉语和日语惯用句的比较
《青春岁月》2013年第21期131-131,共1页黄兴鹏 
惯用语是指在语言的日常使用中被固定下来的语句,这种语句一般具有特殊的意思和语感。中国与日本在地理位置上为邻国,这促使中日自古就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因此,汉语与日语在惯用语上具有很大的相同之处,由于各自语言的语法、词性...
关键词:汉语 日语 惯用语 
日语惯用句的特征浅释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79-81,共3页米丽萍 刘仲微 
韶关学院2011年度科研项目
日语惯用句指形式简洁,以特定的表达形式表达特殊意义的词组或短句。大部分惯用句以身体词汇和动物名称构成,主要有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惯用句4种形式,一般使用比喻、引申、类比等修辞手段。日语惯用句主要来源于日本人生活的各个...
关键词:明喻 暗喻 引申 日本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