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法

作品数:91被引量:8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建徐赐成宋馥香秦文石刚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陕西省西安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口述史法在科技典籍英译文献采集中的应用——以《考工记》英译者赫尔曼为例
《中国科技史杂志》2024年第2期354-360,共7页梁林歆 王烟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古代科技典籍英译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1736-1953)”(项目编号:22FTQB007)。
系统、全面的中国古代科技典籍英译文献搜集、整理和研究理应包括口述类文献。我国出版的赫尔曼(Konrad Herrmann)《考工记》英译本于2020年再次在海外联合出版,并获得国际科技史专业人士的好评,从而助力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西方的传...
关键词:翻译口述史 科技典籍 《考工记》 
“迁固史法”:宋元史笔文法理论之宗及其流衍——兼谈班马优劣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18-129,共12页谢文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代赋论整理研究”(19ZD249);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散文文法理论研究”(23YJC751035)。
宋前研究者们多将史汉作为史书来解读,迁固史法理论还仅停留在史笔论上。随着对迁固叙事笔法论探讨的不断深入,宋元学者对迁固文章结构法度的认识更为鞭辟向里,纷纷对史汉字法、句法、章法等予以显微阐幽。自宋元时期“迁固史法”“韩...
关键词:司马迁 班固 史笔 文法 班马优劣论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三个维度被引量: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8-10,共3页张树焕 许纭露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JDSZKZ10);中共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库课题(ZGTESHZY0217)。
史观、史法、史料是历史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史观是指历史书写秉持的价值取向,是历史研究的旨归和最高目标;史法是指历史书写运用的方法,是连接史料与史观的中介与主要环节;史料是历史书写的基本素材,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和根本。“中国...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政课 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书写 基本素材 课程教学 史法 价值取向 
历史教学中的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今日教育》2022年第7期112-113,共2页汤明礼 
历史教学从宏观上看包括史实、史论和史法三方面的内容,三者缺一不可。史实是基础,史论是灵魂,史法包括教法和学法。史法好比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航船,没有它,就不可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中学历史教学中重视开拓...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学生思路 思维品质培养 教学任务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史法 思维品质的培养 学生的思维 
“语语必在题上”与历史学家的“表微”技艺——《通鉴胡注表微》的述学文体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2年第2期88-94,共7页李雅杰 
从述学文体的角度研读陈垣《通鉴胡注表微》,颇可见出历史学家的“表微”技艺:二十篇小序在句式、短语结构等方面呈现出“简单清楚”“无一字之费词,一字不可增,一字不可少”的文章特色,二十篇小序之间相勾连,形成篇章之间似断非断的“...
关键词:《通鉴胡注表微》 述学文体 陈垣 表微 史法 
图经与史法:回族学者蒋湘南的方志观被引量:2
《上海地方志》2022年第2期40-46,95,共8页王志强 
2021年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YG2021112);南昌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NSBSJJ2019012)的阶段性成果。
清代嘉道年间的蒋湘南是回族历史上第一位修志者,也是中国方志史上重要的方志学家。纂修方志是蒋湘南一生中的主要事业。在蒋湘南看来,方志具有地理和历史两大属性,前者要求方志重视地图,后者要求方志具有史法史例。在两大属性认知基础...
关键词:回族 蒋湘南 图经 史法 方志观 
不拘史法塑畸人,寄兴悠长留其名——试论《史记》四公子形象的美学价值
《阴山学刊》2021年第5期65-69,共5页温一格 
司马迁在塑造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四位公子的人物形象时,所依靠的是不拘史法,肆心而作,突出创作主体之“奇美超常”,将人生遭际和情感的激荡与史学实录边界进行碰撞的率心笔法,将历史人物当作鲜活的生命体,既依循历史又激活...
关键词:《史记》 战国四公子 人物形象 奇美 
口述史法在“十七年”时期剧种史研究中的运用
《艺术学研究》2021年第5期28-36,共9页黄静枫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戏剧学学科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9JZD035)阶段性成果。
"十七年"时期,在"戏改"政策的推动下,地方剧种史研究全面展开。地方戏曲文字文献极度匮乏,文物文献零散隐蔽,剧种历史更多借助老艺人的记忆延续,口述史法成为此期剧种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戏曲史学科在"十七年"时期深入建设的重要见证。...
关键词:“十七年”时期 口述史法 剧种史 结构式访谈 操作反省 
史实·史料·史观·史法——大主题复习策略探讨
《教学考试》2021年第35期15-18,共4页张友党 
随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考围绕着某一主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综合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与核心价值的趋势日益明显。这指引教师的教学应该走向大主题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必备史实,还要在坚持正...
关键词:复习策略 
史料·史观·史法:从《汉民族史记》到“链性论”的理论探索被引量:2
《贵州民族研究》2020年第12期198-204,共7页李菲 
《汉民族史记》作为徐杰舜教授汉民族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以"记史"为表,以方法论探索为里,旨在实践超越"汉族"的汉民族研究,从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进行理论反思和方法推进。在此基础上,徐杰舜教授以理论自觉的"...
关键词:汉民族研究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链性论 人类学 徐杰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