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美

作品数:126被引量:8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兵刘淑芹柴惠文刘健平王引观更多>>
相关机构:枣庄学院江苏省东台师范学校桂林理工大学宜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美
《智慧少年》2023年第16期0210-0212,共3页李 娜 
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中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美为学生提供了欣赏和感知数学的独特视角。本文探讨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教学现状,并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和和谐美等方面感悟数学之美。进一步,...
关键词:数学美 初中数学 教学渗透 对称美 统一美 
数学的对称之美与统一之美及其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年第1期67-70,共4页罗建华 
在很多人眼里,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如果把美丽和数学相提并论,许多人会持不同意见。数学漂亮吗?数学美吗?这样的问题将接踵而至。事实上,如果能冷静下来,去细细品味那些枯燥公式、烦琐证明之后的本质规律,就能体味到一种独特的美...
关键词:对称美 统一美 数学教学 
与学生谈三角中的“数学美”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年第11期129-131,共3页权家鑫 
三角知识同其他数学知识一样,充满美的情境.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常引导学生欣赏、感悟数学之美,那么将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提升大有裨益.
关键词:统一美 简单美 对称美 
探寻解题之法,感悟数学之美
《新一代(理论版)》2021年第11期185-186,共2页付新颖 刘佳 
美育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应融入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包括评价考试和习题讲评当中.本文以数学试题为载体,探寻解题方法,赏析其中蕴含的数学之美,感受数学本身散发的魅力.教师应抓住试题讲评的机会,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关键词:解题方法 对称美 简洁美 统一美 奇异美 
数学的和谐和统一——谈论数学中的美
《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年第1期40-40,共1页徐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帮助学生挖掘数学知识中的简洁美、变化美、创新美、和谐统一美、对称美等,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和谐美 统一美 
中职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被引量:3
《甘肃教育》2020年第18期85-85,共1页杨佑杰 
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它又是一种形态相对自由的教育,通过感人、育人、化人的巨大渗透力,与德、智、体、美、劳等其他教育相结合,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把学生...
关键词:中职数学 美育 渗透 体现 奇异美 对称美 简洁美 统一美 
数学对称美与统一美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年第7期91-94,共4页罗建华 
如果我们能细细品味数学那些枯燥公式,烦琐证明之后的本质规律,就能体味到一种独特的美,那是数学所特有的美院逻辑上的严谨性、结构上的协调性、理论上的抽象性、应用上的广泛性以及其方法之优美与奇特、其形式之间的对称与和谐、其内...
关键词:对称美 统一美 数学教学 
浅谈对数学统一美的探索与运用
《数学教学通讯》2020年第17期73-74,81,共3页钱美芹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需善于挖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以数学美去感染和启发学生,让学生从灵感和顿悟中深刻感受到数学之美.数学美包括多个方面,文章着重结合实例,从数学方法、数学结论、研究过程等方面,谈谈关于数学统一美的一些...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方法 数学结论 研究过程 统一美 
感受数学之美,提升数学素养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年第7期0264-0265,共2页孙思思 
人类文化大多数是由数学构成,它具有自主、独立的特征,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现在是一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了解数学的美学价值尤为重要,新课程目标强调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不仅使学生获取主要的理论常识和实践能力,并...
关键词:数学美 素养 简洁美 对称美 统一美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19年第2期67-67,共1页黄爱珍 
数学符号是单调的,数学公式是枯燥的,数学内容是无味的。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贯穿美学教育,使学生感知数学美,感受“数学好玩,数学可以让人动脑子,数学中有许多奥妙”;要引导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和谐、统一、简单”的美...
关键词:“冷而严肃的美” 理性美 统一美 动态美 语言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