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科学概念

作品数:232被引量:426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恩山李高峰李明玉曲慧娴史柏良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福建教学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基于前科学概念的结构化教学实践——以“二氧化碳复习”为例
《福建教学研究》2021年第2期1-2,共2页徐立堂 郑婷婷 
前科学概念是指对相关化学观念和知识缺乏概括性,与科学概念不尽一致或相悖的感性经验。九年级学生对二氧化碳知识已形成前科学概念,但知识碎片化,缺乏系统性认识,甚至存在部分错误认知。二氧化碳知识在化学教材的多个单元都有所涉及,...
关键词:前科学概念 结构化教学 知识呈现 化学教材 感性经验 化学观念 二氧化碳 知识碎片化 
浅析初中学生生物科学术语运用能力的提高途径
《福建教学研究》2016年第4期7-8,共2页陈扬帆 
在生物课程学习中大量使用生活用语和前科学概念,是初中学生极为普遍的不良现象,这将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知识体系、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让初中学生能够较为习惯地、自觉地运用生物科学术语于学习和生活中,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
关键词:初中学生 生物教学 科学术语 运用能力 科学知识体系 生活用语 课程学习 前科学概念 
NN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概念转变教学中的运用——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例
《福建教学研究》2015年第3期41-41,共1页连仲月 
学生在进入学习之前,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早就已经存在许多迷思概念。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些迷思概念,进行有效的概念转变教学是必要的。所谓的概念转变,是学习过程中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改造。当前,努...
关键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概念转变 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 前科学概念 美国密歇根大学 迷思概念 学习过程 
初中学生常见的“前科学概念”及其转变策略
《福建教学研究》2015年第1期12-13,共2页李建英 
学生在接受科学概念教育之前,对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现象,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对事物的非本质的认识,称为前科学概念,简称前概念。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学习前概念基础之上的,因此前概念在学生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
关键词:前科学概念 初中学生 转变策略 错误概念 前概念 日常生活 经验积累 学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