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油

作品数:676被引量:716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何东平江连洲李杨卞希慧文利新更多>>
相关机构:洛阳春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武汉轻工大学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江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在茶籽调和油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0
《中国食品学报》2018年第7期332-338,共7页苏东林 张菊华 李高阳 朱向荣 刘伟 谢秋涛 单杨 
湖湘青年培养对象项目(湘科人字[2014]76号);"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K17B17)
快速鉴别食用调和油品质是当前深受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围绕茶籽调和油品质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有机溶剂用量大,成本较高,耗时长且对样品具有破坏性,以及茶籽调和油缺乏单组分油含量检测方法等缺陷与难题,本文概述近年来国内外采用近红外...
关键词:茶籽调和油 近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品质检测 研究进展 
IMS在食用植物调和油检测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粮食与食品工业》2015年第1期87-89,92,共4页陈轲 何东平 
"十二五"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食用植物油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11BAD02B00)
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油脂种类逐年增多,食用植物调和油的发展方向也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适应消费者对多种油脂的爱好,也有的是出于经济利益进行油脂的掺伪,从而造成了食用植物调和油行业的不规范。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对植...
关键词:食用植物调和油 检测 IMS 现状 
辣椒调和油制备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食品工业》2014年第7期95-97,共3页高盼 胡传荣 何东平 
"十二五"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食用植物油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BAD02B00)
分别采用溶剂浸出法制备辣椒籽油及熬制法制备辣椒调和油,并进行油脂基本理化指标、脂肪酸得率及油脂主要成分的比较研究。分别采用溶剂浸出法及熬制法制备辣椒调和油,并对两种工艺提取的辣椒调和油进行GC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计算各...
关键词:辣椒籽 调和油 溶剂浸  熬制法 
计算机建模法研制营养稻米调和油被引量:2
《食品工业》2014年第1期4-6,共3页张智 韩冬梅 周雪松 刘军 齐颖 于殿宇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以稻米油、花生油、大豆油、亚麻籽油和菜籽油为原料,根据营养要求,利用计算机数学建模法计算出调和油中各原料百分比例。选出5组较优配比在35℃下进行调和,时间为10 min。经气相色谱分析仪测试配制的调和油,得出最佳配比:稻米油15%;花...
关键词:稻米油 调和油 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气味指纹分析技术在调和油风味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年第18期51-55,共5页徐维盛 张桂雨 朱婧 刘静 李东 杨月欣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功能食品资源优化及评价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2BAD33B01)];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青年骨干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2-019)
利用电子鼻的气味指纹分析技术,对花生油调和棕榈油样品的风味进行评价。通过电子鼻检测五种油脂的气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并对电子鼻采集数据进行了单因素ANOVA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及判别函数分析(DFA)。经单因素ANOVA分析,各个传...
关键词:电子鼻 花生油 棕榈油 调和油 主成分分析 判别函数分析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植物调和油配方的研究被引量:9
《粮食与食品工业》2013年第3期11-14,共4页闵征桥 刘金勇 高盼 胡传荣 何东平 
"十二五"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食用植物油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11BAD02B00)
依据人体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取比例为1∶1∶1,多不饱和脂肪酸n-6∶n-3=(4~6)∶1,建立数学模型,并将其编程,利用matlab数学分析软件计算,得到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食用植物调和油中各原料植物油所占百分比...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 食用植物调和油 脂肪酸组成 检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