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材

作品数:41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捷周乐雒有谋任晓静陈红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工贸技师学院盐城市实验小学安庆师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小学教学研究》《东西南北(教育)》《课程教育研究》《启迪与智慧(中)》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2023年第1期36-37,共2页司春水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教师需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利用教材中的文本。通过组织学生学习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美文,帮助他们掌握写作的方法,培养其写作的能力。但是,只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在恰当的时候带领他们走出教材...
关键词:经典美文 语文教材 写作能力 利用教材 走进教材 怎样培养 学生写作 走出教材 
走出教材,走进最近发展区——探究四点共圆教学设计
《科学大众(科技创新)》2020年第7期213-213,共1页孙慧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几何推理能力,虽然此内容不在教科书范围内,但在很多习题、课外辅导中都有涉及,学生频频遇到,为此,文章作了四点共圆的设计参考,执教后效果良好。
关键词:四点共圆 教学设计 互逆命题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研究
《东西南北(教育)》2019年第20期169-169,共1页陈志冈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新课改过程中,教育者要更加重视对人文精神的渗透,引导学生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利用语文知识得天独厚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关键词:更新理念 课堂互动 走出教材 
面向学生 敢于走出教材——课改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26期51-51,共1页王天栋 刘慧 
要创新,教师就要敢于走出书本。能自如地走出课本最终又落到课标要求上,老师必须做深入细微地研究,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所以,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境界,就必须真正向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
关键词:传统教学 走出教材 教学原则 学习基础 
语文教材运用应处理好“走进”与“走出”的关系
《江苏教育》2019年第43期34-37,共4页刘金玉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对象专项课题“‘正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编号:R-c/2018/21)的研究成果
对“用教材教,不要教教材”进行了分析,提出“扎扎实实走进教材”是践行“用教材教,不要教教材”思想的重要措施,是夯实基础的需要,是面向全体的需要,是真为“走出”的需要。从教材本身出发,通过教教材本身,教教材本质,最终才能实现“...
关键词:用教材教 “走进”教材 “走出”教材 夯实基础 面向全体 
“走进书里去”与“走出教材外”——兼谈单元主题拓展阅读指导课的研究
《基础教育论坛》2019年第15期52-54,共3页殷慧芳 
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探究项目《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单元主题拓展阅读指导课的实践研究》(JCJYC1602zy06)研究成果
关注拓展阅读,我们大概从1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那时的我们,主要进行的是每一篇文章的拓展学习。对于整体单元的阅读拓展,是近几年的思考与尝试。不管是“主题小报对提升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还是“依托主题阅读,开展小学...
关键词:阅读指导课 教学实践研究 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 教材 高年级学生 拓展阅读 主题阅读 
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探索与思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19年第2期00248-00248,共1页陈维佳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语文教学就不能再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而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出教材,...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文素养 走进文本 走出教材 
听,弦外之音 思,话外之意——走出教材看教材的几点感悟
《启迪与智慧(中)》2019年第4期72-72,共1页李大双 
教材亦称'教本',有'教学根本之意',教材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传递着无限的信息,善于思考,勤于研究一定能听出它弦外之音,思出它的话外之意。
关键词:研读把握 揣摩拓展 
如何在小学科学备课中做好“加法”
《小学教学研究》2019年第5期15-17,共3页周宇虔 
备课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上好课的根本。备课时我们应充足做好"加法"。做足了备课的"加法",课堂才会知识与方法并存、拓展与创新共在,才会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备课“加法” 吃透教材 拓展教材 走出教材 
走进教材 走出教材——我教《故都的秋》
《中学语文》2018年第21期12-13,共2页李晓宁 
课堂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流动着的河流,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生活的创造者,动态的课堂生成是基于师生互动的创造。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师纷纷开始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探求。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
关键词:教材 新课程改革 师生互动 知识水平 课堂 创造者 生成性 特征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