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实践

作品数:731被引量:45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雪林罗洁耿姗姗李春霞曾丽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吴江高级中学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小学德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时代黄埔精神主题教育校本实践——以广州市黄埔区新港中学为例
《中小学德育》2025年第3期48-50,共3页黄瑞双 
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学子,学校基于地域资源开展以“黄埔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挖掘其爱国革命、团结合作、奋斗奉献、责任担当的新时代释义,明确教育目标。通过搭建平台,筑牢“黄埔精神”传承基底;课程推进,...
关键词:黄埔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 主题教育 
打造“心幸福圈”:提升小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的校本实践
《中小学德育》2025年第3期72-74,50,共4页孙蓓蓓 
杭州市上城区立项课题“五彩心坊:双减下小学生同伴交往家校共育课程的设计和实践(编号22G044)”阶段性成果。
同伴交往对小学生人格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小学生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校、家庭三方面打造助力学生内心丰盈和愉悦成长的“心幸福圈”,引导学生真实参与交往,学习与人相处之法;大力构建学校交往课程,开展...
关键词:同伴交往 培养策略 家校协作 
生态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新样例
《中小学德育》2025年第1期45-47,共3页吴涛 范钰 
克服工业文明时代产生的生态危机,确立人类生态文明建设中劳动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生态劳动教育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以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理念,培塑绿色生活方式,助力生态可...
关键词:劳动教育 生态价值 校本课程 
讲好爱国故事 厚植家国情怀——中山市第一中学爱国主义教育校本实践路径
《中小学德育》2024年第S2期32-34,共3页王锡文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中山一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名校,学校以爱国故事为载体,从国家、乡土、学校不同维度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素材,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山故事、讲好一中故事,不断丰富校园爱国...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故事 校本实践 
基于地域特色的禁毒教育课程建设校本实践——以东莞市虎门镇东方小学为例
《中小学德育》2024年第10期48-50,共3页刘雄山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毒品问题成为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大挑战。因此,应对这一挑战,可基于地域资源开展禁毒教育课程建设,在素养导向下设立观照生命的课程目标,开发“认知-实践”的内容模块,拓展课程实施的时空界限,开展助力赋能的综...
关键词:禁毒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 地域资源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研学旅行校本化实施被引量:1
《中小学德育》2024年第7期54-57,共4页戴振锵 
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以实践育人为导向,通过指向育人的目标定位、自主开发的课程体系、项目化探究的实践体验、家校社联动的协同赋能,破解研学旅行“只旅不学”难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研学旅行 校本实践 
榜样德育的校本实践——来自中山市黄圃镇新地中心小学的探索
《中小学德育》2024年第S1期30-31,29,共3页林静 
榜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路径和内容。立足学校已有德育资源和校园文化,通过利用学校思政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等德育阵地,打造校园榜样文化氛围,利用学校榜样人物资源等,让学生从榜样身上汲取成长力量,传承榜样精神,实现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榜样教育 校本德育 校园文化 
蕴德导航:小学道德与法治综合评价的校本化实践被引量:1
《中小学德育》2024年第5期54-57,53,共5页许宏 
“蕴德导航”小学道德与法治综合评价校本实施方案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综合评价指南》要求,立足评价分项学习态度、认知水平、实践能力,设计覆盖目标、方法与结果的全面评价细则;提供记录“方法”,开发辐射全程的“生活成长录+学习记录...
关键词: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 综合评价 校本实践 
“融慧”家长课程的校本实践——以广州市回民小学为例
《中小学德育》2024年第4期48-50,54,共4页吴小兰 刘海清 
“基于‘融和共生’理念的家校社共建共育实践研究”(越教类【2021】97号)成果。
家长学校课程在校家协同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学校的多民族特色,学校将校家协同教育与学校融和教育办学理念相结合,构建“慧知、慧能、慧行”家长融和课程,全面提升家长育儿能力。
关键词:融慧课程 融和理念 校本课程 家校合作 
唤醒·整合·具化:基于“1+N”场地设置的劳动教育校本实践
《中小学德育》2024年第1期49-50,75,共3页郭晓峰 
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劳动意识不强、劳动能力欠缺等问题。据此创新劳动场地的使用,通过唤醒劳动主体意识,重塑劳动价值;组块场地,整合劳动空间;具化成果,涵育劳动精神,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劳动素养。
关键词:劳动教育 唤醒 整合 具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