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道德品质

作品数:145被引量:8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高兆明田联韬孙欣吕明崔振成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师范大学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心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德育视角下开展中学心理教育的路径探析
《师资建设(双月刊)》2017年第4期81-83,共3页贺先进 王强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
关键词:心理教育 中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大德育 路径 个人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素养 
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故事
《时事报告》2014年第4期42-43,共2页溪石 
孝道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心理和精神基因。孔子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在古人心中孝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基础,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当代,孝老爱亲思想已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
关键词:孝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个人道德品质 故事 感人 中华民族 道德规范 文化心理 
关于小人
《冶金企业文化》2013年第3期25-25,共1页史飞翔 
记得余秋雨先生在他的《山居笔记》中写过一篇名为《小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余先生总结了小人的几大特征,并得出结论“小人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的畸形,更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方式和生态方式。”我以为秋雨先生的这篇文章实在是高明。...
关键词:小人 《山居笔记》 个人道德品质 余秋雨 文章 心理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
《吉林教育(综合)》2013年第2Z期126-126,共1页吕树文 崔占河 
心理学做为研究人及动物心理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早在20世纪,就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于人在知觉、记忆、学习、动机、情绪、智力、人格、社会行为等有多方面的研究,为探测人的各种心理、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做出巨大贡献。而积极心理学是20世...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 班级氛围 班级集体 班级管理者 个人道德品质 班风 精神魅力 价值取向 观察生活 《新课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2012年第12期56-56,共1页侯庆虎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制约着人的身体健康,制约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制约着人际关系的和谐,同时也制约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加强学科学习中的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教学 身体健康 个人道德品质 学科学习 健全人格 学生会 健康水平 
小人杂论
《党政论坛》2012年第18期35-35,共1页史飞翔 
余秋雨先生在《山居笔记》中写过一篇名为《小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余先生总结了小人的几大特征,并得出结论“小人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的畸形,更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方式和生态方式。”正如余秋雨先生说的那样,小人是很难定义的。“...
关键词:小人 《山居笔记》 个人道德品质 余秋雨 文章 心理 
浅谈体育心理训练
《读写算(教育导刊)》2012年第14期6-6,16,共2页杨小奉 
心理训练的水平是由运动员个人道德品质和性格表现出来的: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雄心壮志、虚心好学、趁着冷静、机智灵活、勇敢果断、顽强自信,胜不骄、败不馁等优秀品质,在关键时刻、重大比赛中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动性,促...
关键词:心理训练 体育训练 个人道德品质 教学与训练 体育教学 心理现象 训练内容 运动员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周刊(下旬)》2012年第7期32-32,共1页孙玉国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制约着人的身体健康,制约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制约着人际关系的和谐,同时也制约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加强学科学习中的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教学 个人道德品质 身体健康 健康水平 人际关系 学习工作 心理辅导 
中学阶段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吉林教育(综合)》2012年第4S期116-116,共1页何平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正确进行人际交往的必修课,更是他们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基础。中学阶段是个人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然而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里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是增长知...
关键词:学生行为习惯 教育力量 养成教育 个人道德品质 个性心理品质 习惯养成 人际交往 发育变化 叛逆心理 
如何对待小人
《做人与处世》2011年第5期22-22,共1页史飞翔 
余秋雨先生在《山居笔记》中写过一篇名为《小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余先生总结了小人的几大特征.并得出结论:“小人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的畸形。更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方式和生态方式。”正如余秋雨先生说的那样,小人是很难定义的...
关键词:小人 《山居笔记》 个人道德品质 余秋雨 文章 心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