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与圆

作品数:217被引量:7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玉元唐芒果陈宗平徐吉洪王宜建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方与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海安县雅周初级中学南京体育学院中山市万花筒灯饰设计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方与圆的诗意与远方——“方圆云集合”教学研究报告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25年第3期53-54,共2页李源 
一、问题日常教学中除了研究教材例题的教法,其实配套的习题也很值得研究。因为习题中除了一部分是巩固基础知识和强化基本技能的保底练习,还有一部分习题承载着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的价值。教师该如何挖掘习题蕴含的思想方法,不仅是为...
关键词:习题练习 日常教学 数学素养 教学研究 方与圆 人教版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方与圆
《高中生之友》2024年第23期44-45,共2页钟嘉兴 严海红(指导) 
方与圆是中华文化中具有丰富内涵的一组概念。有时两者的含义相同,如孟子曾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此处的方与圆都代表着标准、规范。有时两者处于对立状态,如屈原曾言:“何方圜之能周兮,夫熟异道而相安?”此处的方与圆象征着不...
关键词:方与圆 对立状态 阅读书籍 中华文化 丰富内涵 
如何通过“r^(2)”,沟通方与圆的面积关系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4年第11期35-36,共2页包蓉 
为了更好地探索方与圆面积之间的关系,可以按如下教学过程展开教学。一、计算面积,感受“r^(2)”的作用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出示题目:已知图1中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米,你能求出圆的面积吗?
关键词:圆的面积 方与圆 正方形 教学 
方与圆——《中坪村村规民约》解读
《时代报告》2024年第9期85-93,共9页贾鸿彬 
一、小村大法推开窗子,一横青山矮,绿意蛇蜓,李阿敏,连绵着田野,粉清河如练,缓歌在苍翠的黛色中。中坪村就这么映入眼帘了。大巴山山脉绵延东伸,曳着西面的大神农架,苍莽走进荆楚,这里因而被叫作荆山。荆山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山岭多呈...
关键词:村规民约 阴阳坡 山高谷深 方与圆 神农架 大巴山 中坪村 多样化 
方与圆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2024年第8期122-123,共2页李一冉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物因其独特的形状和特性引人注目,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方与圆。方,横平竖直,角角分明,刚直有力;圆,曲线柔和,压力最小而张力最大,可塑性最强。它们仿佛代表着生活中的两种极端,一个执着于直线,一个沉浸于曲线。然而...
关键词:方与圆 横平竖直 非黑即白 以不变应万变 可塑性 相辅相成 
方与圆
《初中生学习指导》2024年第22期6-7,共2页刘世维 高原(指导) 
方与圆,犹人心之仁义与智勇也。方者,刚毅果敢,威武不屈;圆者,柔韧温顺,包容万物。(开篇为关键词释义,确定所指内涵。)二者相互配合,方至人生之巅,故曰:方圆之周兮,人生之至理。(“方圆之周”,化用屈原诗句,语言深沉。)方者,如《论语》...
关键词:君子固穷 方与圆 化用 《孟子》 《论语》 关键词 富贵不能淫 
执守之灯,照变之路
《作文(高中版)》2024年第6期8-8,共1页熊子伊 甘爱群(指导) 甘健(指导) 
大千世界之中,立世姿态亦有万千。“宁折不弯”是守的姿态,而“大丈夫能屈能伸”是变的姿态。常人以为,不一样的姿态犹如万水入渠,各成世界。其实不然,如外圆内方的铜钱是方与圆的结合,“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刚与柔的凝聚,守与变并非...
关键词:外圆内方 方与圆 大丈夫 平行线 守与变 刚与柔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以“方与圆”为例被引量:3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4年第5期69-72,共4页章丽 钱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的理念[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数字技术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巩固和延伸学生...
关键词:深度学习 课堂参与度 小学数学 教材选用 情境教学策略 课程融合 圆的面积 数学规律 
路基支挡结构之锚固桩的“方”与“圆”
《路基工程》2024年第2期49-54,共6页赵振荣 
从截面抵抗能力、桩土相互作用机理、经济效益和施工角度等多方面,充分论证方形桩与圆形桩的优缺点,改进方形桩成桩工艺并应用于3个施工项目。结果表明:用于边坡支挡的锚固桩,无论从受力性能还是经济性上,方形桩均具有优势,仅是施工工...
关键词:锚固桩 支挡结构 截面抵抗能力 桩土相互作用 机械成孔 经济效益 
借助传统数学文化,填补认知断层--以“方”与“圆”的对接教学为例
《福建教育》2024年第10期47-50,共4页李建良 
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识断层,教师可充分发挥传统数学文化在提供思想方法、学习路径、研究素材等方面的作用,解决学生的学习难点,引导学生用全面的眼光看待数学对象,以相互联系的方式思考数学问题,用富有逻辑的语言表达研究结果,发展...
关键词:传统数学文化 数学史 整体性与一致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