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课

作品数:1661被引量:51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鞠瑞利刘鹏志郑逸农范钦珊董周羽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电视大学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基地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命教育心理辅导课教学探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5年第10期23-26,共4页罗玉青 
为促进高中生命教育心理辅导课教学真正聚焦问题,实施有效教学,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梳理出如下教学内容:尊重生命,关怀彼此;热爱生命,积极应对;探索生命,追寻幸福等。另提出四条教学建议:精准定位,明确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构...
关键词:新课程 生命教育 心理辅导课 
提升自控力,为前进助力——初中生学习自控力心理辅导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5年第8期35-39,共5页邝立平 
【活动背景】张灵聪[1]从注意和行为的角度出发,认为学习自控力是个体调整和观察自身行为,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与学习相关的活动中,从而保证学习目标实现的过程。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指出,自控力的挑战主要在于两个...
关键词:学习自控力 自我管理 初中生 
看见话语背后--八年级亲子沟通主题心理辅导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5年第6期29-32,共4页王苑君 
【活动背景】青春期是学生与家长的关系最易进入紧张状态的时期,可能会出现父母越管教,孩子越叛逆,孩子越回避,父母就越控制的局面。很多家长为此而为难,孩子也为此感到痛苦。其原因是在亲子沟通中,父母与孩子只关注对方表露出来的情绪...
关键词:亲子沟通 负向循环 情绪聚焦疗法 
好好哭泣,好好生活--教育戏剧范式应用于初中死亡教育辅导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5年第3期30-31,共2页曾卉君 
【活动理念】死亡哲学最早起源于西方,其中海德格尔提出的“向死而生”的积极死亡观受到广泛关注[1]。死亡教育是围绕“死亡”这个核心主题开展的教育,以促使人们认识死亡现象和了解死亡本质,形成对待死亡的正确态度,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关键词:教育戏剧 死亡教育 死亡观念 
抗逆之星争霸赛--初中生提升抗逆力心理辅导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5年第1期43-46,共4页张洋 
【活动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
关键词:抗逆力 心理韧性 挫折应对 积极心理 
变“你信息”为“我信息”--小学生人际矛盾心理辅导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5年第2期28-30,共3页李贺彩 
【活动理念】五年级的学生逐步进入青春期,大多数学生在与他人沟通时会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行为指责批判,从而导致沟通失败,影响人际关系。因此,本课以“我信息”表达方式为切入点,通过活动体验、情景表演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恰当的...
关键词:人际矛盾 表达方式 情景表演 
道歉艺术工作坊--七年级人际冲突心理辅导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5年第2期31-33,共3页陈水晴 
【活动理念】七年级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感智能正处于成长敏感期,他们开始关注与同龄人之间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冲突。如何面对和有效地解决冲突,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道歉是化解冲突的一种方式,培养学生掌握...
关键词:人际关系 道歉 角色扮演 
旁观泡泡变形记--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初中生校园欺凌心理辅导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5年第2期39-43,共5页刘露露 段宜 黄润银 张雪琪 
【活动理念】校园欺凌是学生间一种力量不均衡的特殊攻击性行为,具有蓄意且重复发生的特点[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要帮助初中生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步入青春期后,初中生更...
关键词:校园欺凌 表达性艺术治疗 旁观者 
以终为始,延展生命的宽度--初中生生命教育心理辅导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5年第3期32-34,共3页宋春晓 
【活动理念】《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指出,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叠加新冠疫情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教育者要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等...
关键词:生命教育 生命价值 生命态度 
静等荷花开满池——“持续小赢带来复利效应”主题辅导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年第34期33-37,共5页王晓娜 
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2021年度青年课题“高中生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干预研究”(编号:2021JXQ069)阶段成果。
【活动背景】(一)学情分析。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在面对不理想的期中考试成绩时,会体验到长时间的“三无感”(无助、无奈、无法):努力了很久也“吃不透”某一学科,自感被禁锢在靠个人力量无法挣脱的窠臼里;制订了一堆学习计划,却提不起干劲...
关键词:认知偏差 自我成长 习惯培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