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深学问

作品数:195被引量:34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一军鲍嵘王建华龚放王一军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
《教育伦理研究》2024年第1期151-161,共11页钱焕琦 
一、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时代特点作为培养社会高层次劳动者的机构,高校具有何种功能?这对我们探讨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道德意义极有助益。美国教育家约翰·S·布鲁贝克指出:“每一个较大规模的现代社会,无论它的政治、经济或宗教制度是...
关键词:高校教师 高深学问 道德意义 高校功能 分析批判 时代特点 教育家 高层次 
大学教师学术修养三要素结构的系统探析
《系统科学学报》2024年第1期116-120,共5页武婷 王常柱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大数据时代山西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研究”(GH-220741)。
现代社会,大学教师已成为国家最主要的学术力量,这使得大学教师的学术修养成为其日常工作的重要一环。它涉及高深学问、学术自由和学术道德三方面的主要内容。其中,高深学问居于核心地位,体现着现代大学存在的合法性,而学术自由和学术...
关键词:大学教师 学术修养 高深学问 学术自由 学术道德 
注重学理性:蔡元培的研究观与在北京大学的实践被引量:1
《山东高等教育》2023年第6期83-90,共8页郭华东 
蔡元培主张大学应该开展对高深学问的研究。他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通过创建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聘请富有研究水平的师资等多种方式与措施来实践其坚守的研究理念。蔡元培提倡的研究观突出表现为强调“学理性”。这种风格的形成至少...
关键词:高深学问 学与术 国学门 民国大学 民国高等教育 
幸福教科研,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
《当代教育家》2023年第10期65-67,共3页徐严兵 
当我们谈起教科研,很多人会认为教科研是学校的工作,而不是教师自己的事情。因为教科研是高高在上的理论阐述,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方式方法,这与一线教师产生了很大的距离感和陌生感。怎样才能让一线教师“走近”教科研,继而“走进”教科研...
关键词:一线教师 教科研 教师专业成长 高深学问 距离感 动力源 适性发展 陌生感 
师者,应有顶天的追求与立地的情怀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年第34期1-1,共1页李修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作为肩负为党育人、为国...
关键词:中国人民大学 教书育人 高深学问 模范行为 自身道德修养 师者 为学 顶天 
工程科学进入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条件、历程及其影响研究
《高教文摘》2023年第6期41-44,共4页汤瑞丽 
一、工程科学进入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条件工程科学进入美国高等工程教育须满足多个条件。其一,符合高深知识的标准。“大学是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以知识的垄断获取社会地位与经济效益,因此,一种新的知识类型要想纳人课程体系中,就必...
关键词:高深知识 高深学问 知识类型 课程体系 生产方式 可复制 经济效益 
指向高阶素养的大学学科课程统整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23年第11期9-9,共1页王一军 
一、大学学科课程模式从“高深学问”到“高阶素养”(一)大学学科课程的“高深学问”模式分析。这一框架是施瓦布有关课程为教材、学生、教师、环境四要素相互作用思想的具体化,基于这一框架,结合施瓦布课程思想,可以选取知识、学生、...
关键词:高深学问 课程统整 施瓦布 课程思想 国家意识形态 社会核心价值观 课程模式 学科课程 
高深学问:变革、挑战及价值关涉
《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23年第4期23-31,共9页张亚平 曹永国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大学教师生命时间结构研究”(BIA200163)。
高深学问经过博雅的理智熏陶、实用主义的改造、后工业时代的泛化过程,进一步强化了其外在的展示功能、信息价值、实用与功利化价值,但其内在价值与精神关怀却有所弱化。这一演变过程在促进高深学问更为完善的同时也为高深学问带来了诸...
关键词:高深学问 知识社会 知识异化 时代挑战 价值关涉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竞争或合作?
《教育学文摘》2023年第1期38-40,共3页卢晓中 
一、高等教育的竞争与合作不是一个新话题我们依据布鲁贝克的认识论和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来对竞争与合作作一简要的历史分析。从认识论哲学来说,出于闲逸好奇追求高深学问是中古时代欧洲大学产生的最初动因,这也成为源于中世纪大学的...
关键词:高等教育哲学 中世纪大学 布鲁贝克 竞争与合作 高深学问 中古时代 认识论哲学 最初动因 
指向高阶素养的大学学科课程统整被引量:1
《教育发展研究》2023年第3期45-58,共14页王一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大学课程变革研究”(BIA220088)的部分成果。
大学学科课程的支离破碎日益背离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使命,超越学科的大学课程统整成为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大学学科课程统整,需要从“认识论”的“高深学问”课程转向“育人论”的“高阶素养”课程,基本属性是从学科逻辑转向...
关键词:大学学科课程 课程统整 高深学问 高阶素养 育人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