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清高》

作品数:18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桂霞张福旺李长城肖家芸高培存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一中学民勤县第四中学长春市委党校更多>>
相关期刊:《语文教学之友》《山东教育》《语文教学研究》《文教资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漫话清高》谈唐朝的干谒之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0年第7期108-109,共2页李志壮 
唐代文人干谒成风,留下许多佳话趣事。朱庆馀、白居易干谒成功,名利双收;李白、孟浩然却远离仕途,也远离了清高的名声。本文从中学课本中的课文《漫话清高》说起,纵论了唐朝干谒之风的成因,目的,趣事。
关键词:干谒之风 干谒诗 仕进 
遵路识斯真——《漫话清高》导学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0年第5期52-52,共1页高培存 赵多银 
叶圣陶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按照作者思路教学,教者轻松,学者愉悦,一石二鸟,低耗高效。《漫话清高》也适合这种导学方式。"穿衣服抓领,戴帽子抓顶。"教学《漫话清高》,扑面而来的问题就是何谓"清高"。
关键词:《漫话清高》 导学 思路教学 叶圣陶 作者 
放下拐杖,精彩呈现——对《漫话清高》的批判性阅读
《语文教学研究》2009年第5期16-17,共2页黎在珣 
批判性教学是一种教学取向或教学方式,它致力于帮助学生质疑、挑战人们对于宰制的信念与实践。换言之,这种教学取向是一种帮助学生成就“批判意识”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学家伊拉·索尔这样定义批判性教学:“一种思考、阅读、写作及说...
关键词:批判性阅读 《漫话清高》 理论与实践 教学方式 教学取向 学生质疑 批判意识 学生成就 
不可忽视的标点符号漏用现象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2009年第5期44-44,共1页李殿林 
先看三个句子: 例一可是孟浩然却因与故人喝酒喝得高兴,竟至失约,还说“业已饮,何恤他!”(人教版高三册《漫话清高》)
关键词:标点符号 《漫话清高》 孟浩然 人教版 
《漫话清高》的几点疑义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9年第4期14-15,共2页王青梅 
五柳先生曾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了金开诚教授的《温话清高》,有几点疑义,想与金先生及广大对此作品感兴趣的读者相互磋商。
关键词:语文教学 《漫话清高》 金开诚 教材 
《漫话清高》教学实录
《山东教育》2009年第1期94-96,共3页肖家芸 
师:今天U盘打不开,预告做好的课件无法使用,只有临时板演啦。 (学生纷纷扬扬,欢迎的神情之中含有考验的意味)
关键词:《漫话清高》 教学实录 课件 学生 
《漫话清高》备课随感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8年第12期50-50,共1页李长城 
一、清高的模式补充按 《漫话清高》一文作者开篇的观点,清高有两层含义:一为清正,二为孤高:其模式为二:一是远离富贵,二是才华横溢。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许由、苏轼、陶潜、李白、孟浩然等事例。笔者妄自揣测作品的...
关键词:随感 备课 孟浩然 作者 
《漫话清高》导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8年第11期30-31,共2页韩承金 
【课标·教材·学情】 “课程标准”在“阅读和鉴赏”中有这样的目标表述:“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漫话清高》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该单元的学习重点...
关键词:《漫话清高》 导学设计 “课程标准” 文本内容 学习重点 人教版 鉴赏 散文 
关于《漫话清高》的文化解读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11期30-32,共3页杨邦俊 
清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的一种基本价值取向。几千年来,作为一条品评人物的标准,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士人;作为一种调适人物心理的杠杆,帮助无数落魄之士,在精神上找到了平衡。到了现代社会,随...
关键词:《漫话清高》 文化解读 中国传统文化 人物心理 物质文明 中华民族 现代社会 文化传媒 
《漫话清高》的五处质疑
《学语文》2007年第2期23-23,共1页彭光品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所选的《漫话清高》一文,系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金开诚教授撰写的一篇随笔。在这篇又章里,金先生以“漫话”的方式让我们了解到“清高”一词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价值取向及其思想行为在当今...
关键词:《漫话清高》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语文新教材 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 历史源流 文化底蕴 思想行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