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

作品数:587被引量:22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华陈光全林育洪陶沁徐群英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福建建瓯市第二小学宜都市教学研究室内蒙古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科学咨询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培养
《科学咨询》2018年第2期24-24,共1页谭经翠 
一、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态度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一定的情感和态度,需要一个复杂的引导过程和感受、体验过程.要让学生产生情感,首先就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产生积极的需要,即喜欢学习的情感,才能深入...
关键词:情感态度 学生 培养 学习活动 社会 品德 激发兴趣 引导过程 
如何让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由“副”转“正”
《科学咨询》2017年第20期27-27,共1页欧江河 
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所谓的"副科"。让我们的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良好的品德,小学品德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农村小学 课程转正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被引量:1
《科学咨询》2017年第5期74-75,共2页吴红梅 
先概述对品德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认识,再提出品德与社会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可通过提高教师自身学科素养、指导学生关注社会、注重引领课堂、设置有效作业等途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 学科素养 培养策略 
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科学咨询》2016年第34期55-55,共1页雷学芬 
《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离不开老师以人为本、精心备课,更离不开老师对学生进行兴趣激发、榜样引领、情境创设。
关键词:品德课 方法 兴趣 
村小《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初探
《科学咨询》2016年第12期146-146,共1页王矩林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然而由...
关键词:课堂教学 实效性 品德 社会 教育工作者 德育工作 教学目标 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优化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被引量:2
《科学咨询》2015年第44期39-40,共2页邓礼生 
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的课程。那么,如何优化课堂...
关键词:教学目标 社会性 品德 小学 优化 个性品质 行为习惯 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生活化教学被引量:7
《科学咨询》2015年第24期70-71,共2页罗利红 余明用 
教学过程应该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从生活中来,让生活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让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到生活中去,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最...
关键词:感悟体验 回归生活 自我教育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素质教育
《科学咨询》2015年第26期61-61,共1页赖勇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它是集道德、历史、地理、法律、...
关键词:社会生活 素质教育 品德 综合课程 社会发展 高年级 社会性 活动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探索与创新
《科学咨询》2015年第7期73-73,共1页吴继贵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好这门课程对儿童的一生一世有着重大影响。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教学 探索 创新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回归生活
《科学咨询》2014年第45期56-57,共2页方飞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应该生活化。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生活化 经验 行为 升华 提高 回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