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

作品数:121被引量:1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唐书杰王君沈玲蓉金坤荣冯国彩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沧州师范学院吴江市南麻中学宁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科普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以《看云识天气》的教学为例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6年第8期38-39,共2页朱媛 
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况指出:教学应该以"闻见"为基础,他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荀子·儒效》)。学生的认识从总体上也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科普说明文作为一种说明客观事物的内容、形式、性质、原理、构造、...
关键词:理性认知 中国古代教育家 科普说明文 看云 批判意识 荀况 儒效 文本语言 专有名词 客观存在 
巧用多媒体助力科普文理解-《看云识天气》课例分析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年第5期18-18,10,共2页韩延锋 
很多老师都是从网络上下载课件资源,直接使用或者拼凑课件.这样使用多媒体,容易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放映课件的展示课,甚至造成得不偿失的效果.因此对于一些科普文章和介绍事物的说明文,我们如果能合理、恰当、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教...
关键词:多媒体 科普文 课例分析 
让说明文课堂教学芳香四溢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4年第1期64-67,共4页何满芬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学校的推门听课活动中.聆听了一堂说明文教学课——《看云识天气》。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周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关键词:说明文 课堂教学 《看云识天气》 听课活动 生动形象 教学课 科普文 学校 
看云识天气,见图知性质——例谈由二次函数的图象识别其性质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1年第11期3-4,共2页张晓林 
记得初中时学过一篇科普文章——《看云识天气》,介绍如何通过云的形态和光彩判断天气的自然常识.
关键词:《看云识天气》 图象识别 二次函数 性质 科普文章 自然常识 初中 
由《看云识天气》的修改看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10期42-44,共3页唐书杰 
《看云识天气》是上世纪60年代朱泳皴先生根据有关资料改写的一篇优秀科普说明文,被选人中学语文课本后.历经人教社教材编写者的反复修改,语言文字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实行新课程标准以后.该文再次被编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
关键词:《看云识天气》 科普说明文 语言特色 修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中学教科书 九年义务教育 语文课本 
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注意点
《福建教育(中学版)(B版)》2010年第5期30-31,共2页刘菊春 
一、目标中正而不偏倚 【案例1】《看云识天气》(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 2.体会科普说明文的语言优美、结构严谨的特点。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读此类文章的基本能力),培养语...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看云识天气》 标的 分析概括能力 基本能力 科普说明文 教学目标 七年级 
从《看云识天气》的修改看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语文教学之友》2006年第9期30-31,共2页陈新 
《看云识天气》全文仅6个自然段,1400余字,然而编写者在写作过程中就进行过多次修改;选人中学语文课本后,出版社编辑和原编写者又反复锤炼修改达10多处。本文拟就其中的一些修改,具体探析一下其修改意图和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
关键词:《看云识天气》 科普说明文 修改 语言特色 写作过程 语文课本 自然段 出版社 编写 中学 
以《看云识天气》为例谈科普说明文的学习方略
《学生之友(最作文)》2004年第22期9-11,共3页彭静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的学习空问就有多广阔。尤其是走进大自然的时候,你会发现,风云雨雪、花草虫石、海市蜃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是如此丰厚!当我们领略了春天的勃发、济南的温情、沧海的浩瀚之后,再一同仰望苍穹,
关键词:看云 光彩 天气 
看云识天气(B)
《新课程实验教材初一语文教案设计合订本》2003年第2期54-54,共1页林英 
关键词:科普文 《看云识天气》 初一 语文教学 人教版 教学设计 上册 教学目标 
看云识天气(A)
《新课程实验教材初一语文教案设计合订本》2003年第2期53-53,共1页江淳 
关键词:《看云识天气》 教学重点 科普文 初一 语文教学 人教版 教学设计 上册 教学目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