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四册

作品数:56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春莲姚义文顾振彪聂鸿飞王连云更多>>
相关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成都市盐道街中学邢台市桥东一中山西省教委教研室更多>>
相关期刊:《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四川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课程.教材.教法》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偏”和“长”到底谁更佳——浅析《明月几时有》“何事”句的字眼
《语文天地(初中版)》2009年第7期25-25,共1页王昭礼 
宋代文学家苏轼之《明月几时有》的“何事”句.于非先生主编的全国高等师范专科教材《中国古代文学教程》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是“……偏向……”,《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五册(人教版)所编...
关键词:“长”字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明月 初中语文第四册 九年义务教育 高等师范专科 教育教材 中学教科书 
“一盒酥”质疑
《咬文嚼字》2008年第6期39-39,共1页李诗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收有《杨修之死》一文,其中“一盒酥”的故事原文如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盒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日:“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
关键词:初中语文第四册 《杨修之死》 人教版 
“别枝”非“树枝” “半夜”非半夜
《吉林教育》2008年第3期128-128,共1页吴耐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师用书》中第29课《古代诗词五首》中,教材编著者将辛弃疾(《西江月》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译为“明月出来了,树枝上的鹊一见到光,惊飞不定;半夜还有鸣蝉,起了阵阵清风。”在下面的注解...
关键词:“别枝” 初中语文第四册 《西江月》 古代诗词 教师用书 人教版 辛弃疾 明月 
轻轻松松学语文——我这样教《大自然的文字》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7年第3期34-34,共1页尉慧芳 
《大自然的文字》是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写的一篇科普小品,编排在语文第四册的第二单元。初中语文第四册的教学重点是: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联系,着重培养学生读写说明文的能力。第二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在反...
关键词:《大自然的文字》 初中语文第四册 引导学生 教学重点 自然科学家 科普小品 科普作家 说明方法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作文同步教学设计——“画马”也要点睛
《新作文(中学教学版)》2004年第5期36-37,共2页黄松海 
【作文指导】马远离了时代,远离了人群,渐行渐远。奔腾的影像模糊于现代人记忆的湖底.静止在十二生肖的图案之中。只有当马跃上历史的平台——马年,它才闯入我们的视野,逐渐清晰起来。
关键词:初中 语文 第四册 第六单元 作文教学 教学设计 作文指导 动物 “马” 题材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作文同步教学设计-正确使用说明的方法
《新作文(中学教学版)》2004年第3期32-33,共2页涂家富 
教学目标 1.了解运用“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的说明方法。2.写一篇说明文。
关键词:初中 语文 第四册 第三单元 作文教学 教学设计 “正确使用说明的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形象与特征、事理的谐合——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比喻说明法
《初中数语外辅导》2004年第3期26-26,共1页汪克谦 
文学作品中的比喻往往用于强化美感,寄托感情。说明文设喻的目的,一般是化繁复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实现形象与特征、事理的谐合。现行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说明文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范例。
关键词:初中 语文 第四册 第三单元 比喻说明法 说明文 
初中语文第四册大同步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04年第3期4-25,41-57,58-63,共45页
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知识,认识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感知说明文的语言,练习写简单的说明文;重视生活知识和说明文知识的积累,了解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学习发现自然之美,并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力量,初步形成正确的文化观、自然观。
关键词:说明文 作文练习 作文教学 初中 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作文同步教学设计
《新作文(中学教学版)》2004年第2期32-32,39,共2页邓大林 
说明文除了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外,在写作中还要正确使用说明方法。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打比方、摹状貌等。本单元我们重点学习前三种说明方法。
关键词:初中 语文 第四册 第二单元 作文教学 说明文写作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系统检索
《山西教育(管理版)》2004年第2期16-17,共2页张洁 
关键词:人教版 初中 语文 第四册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知识点 说明文 文体知识 阅读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