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解

作品数:222被引量:32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蔡新乐杨慧林王默徐莉韩丹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语言文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理雅各《孟子》译解的贯通性
《中国翻译》2024年第6期85-91,共7页蒋童 张叶 
理雅各排于基督教与《孟子》之间,借助关键词“爱”与“性善”的译解,实现了基督教与儒家文化的贯通。经由“性善”进入孟学论域的理雅各,以巴特勒的人性观为参照,激发出孟子与基督教连通的可能。巴特勒的正统身份以及“以意逆志”的内...
关键词:理雅各 《孟子》 性善 天人关系  
《古兰经》柯尔克孜语译本背后的故事
《中国穆斯林》2024年第5期76-78,共3页胡振华 
我的祖籍是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金岭回族镇。抗日战争初期,我在家乡小学读书,同时也在清真寺里学习过《古兰经》。1948年我高中毕业后进入南京国立东方语文专科学校阿拉伯语科学习,接触伊斯兰教方面书籍的机会较多,记得最早看到的伊斯兰...
关键词:《古兰经》 古兰经译解 王静斋 柯尔克孜语 抗日战争初期 伊斯兰教 清真寺 节日活动 
以“易”解译:译解之中 “道器” 的诗学释义被引量:1
《中国翻译》2023年第1期24-32,188,共10页张宏雨 刘华文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用学视角下外宣翻译的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6BYY029)。
以“易道”说译道,即“易理翻译论”,为翻译研究对民族经典的一种回望。翻译的“诚”、可译性、风格转译等,皆可从《周易》“道器”思想里找到翻译心法的本土原型起点。翻译的“诚”不只止于文本的外在形态,更在于内质思想心性的回返,...
关键词:《周易》 诗学 易道 翻译 
论中国儒家核心思想的译解被引量:2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94-98,共5页闫如武 
儒家经典,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思想资源,具有人类共通的语言本源结构。但是对于中国儒家核心思想本身的译解研究往往较少受到关注,具体表现在儒家经典系统的现代译解和儒家德性伦理的基督教化译解两方面。本文围绕反思传统逻辑主义,恢复儒...
关键词:儒家思想 基督教化 现象学 儒学翻译学 
意识形态视角下外宣话语译解的规约理路被引量: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98-103,共6页章彩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6BYY029)。
意识形态视角下,我国外宣话语在翻译叙事上应体现意识形态的主体性,对我国政治文化立场以真诚回应;在翻译思想上应坚持强化中国学派意识。由此,我国外宣话语的释译应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立场,将目的语表达与中国文化有机融合,体现翻译语...
关键词:外宣翻译 意识形态 文本构建 话语译解 
吐蕃佛教与吐火罗——对龟兹石窟藏文壁文的译解
《吐鲁番学研究》2022年第1期93-103,155,共12页德吉卓玛 
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①,约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约公元前565~486年),兴起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今尼泊尔境内),由释迦牟尼创立②,从公元前3世纪至前5世纪开始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逐渐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很多国家...
关键词:龟兹石窟 世界三大宗教 吐蕃佛教 吐火罗 尼泊尔 古印度 
诗歌译解:跨越翻译叙事的审美距离——基于刘华文《翻译诗学》的考察
《中州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102-108,共7页张宏雨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用学视角下外宣翻译的‘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研究”(16BYY029)。
诗歌译解研究,鲜见从“审美距离”思维方法论角度来展开。因诗译叙事常伴随创造,故而译文并非“零度写作”的结果,它与原文之间难以保持零距离,会产生审美心路及效果的差异,即审美距离。从刘华文《翻译诗学》来看,原诗与译诗之间审美距...
关键词:汉语诗歌 英译 《翻译诗学》 审美距离 
汉籍东传的影响及汉诗翻译研究——评《东亚传世汉籍文献译解方法初探》
《科技管理研究》2021年第23期I0021-I0021,共1页王杨 孙皓 
朝鲜、日本乃至越南等许多国家曾经大量引入汉籍经典,其中以日本最甚,汉籍经典对其民族文化塑造与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过程中,汉诗作为中华历史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也成为外国翻译引入的重点,对汉籍东传的途径与特征进行研究能够全面...
关键词:汉籍 文化构建 汉诗翻译 文化塑造 周边国家 东传 引入 
《画语录》术语的“生生”译解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83-87,共5页李广寒 
《画语录》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而深刻的绘画美学著作,不仅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被译介和推广到多个国家,受到众多海外绘画专家的关注。从《画语录》术语的"生生"特点入手,可以考察中国画论术语的"生生"之美在...
关键词:“生生” 《画语录》 术语 翻译 
象征诠释与意图谬见:理雅各译解《易经》的“以心见心”策略析论被引量:1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61-67,共7页吴礼敬 高查清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诠释学视域下理雅各《易经》译本的特征及影响”(AHSKY2018D102);2021年合肥师范学院研究生导师专项科研项目“诠释学视域下《易经》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实践与效果研究”(DSKY13)。
理雅各翻译《易经》时,确立了象征诠释的原则,采用“以心见心”的译解策略,把《易经》文本放到商周时期的历史情境中,体会卦爻辞作者的象征意图,即文王和周公在卦爻辞中寄寓的社会、道德和政治层面的象征含义,以便对《易经》文本作出合...
关键词:《易经》 象征诠释 以心见心 理性化 翻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